福建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
自2013年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历史、区位、港口、人文等独特优势,以东南亚为重点区域,以海外乡亲为重要纽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重,在“海丝”互联通道建设、经贸平台建设、人文交流活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打造“海丝”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福建省着力打造“海丝”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不断拓展海上通道,持续加密空中通道,继续完善联运通道。在海上通道拓展方面,整合优化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加快重点港区建设,出台政策扶持航运企业发展,全省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71个。重点港区配套建设了10~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成了7条疏港铁路。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2亿吨,其中集装箱1565万标箱,超过台湾;开通集装箱外贸航线121条,与世界上14个重点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今年上半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2.74亿吨、同比增长8.2%,其中集装箱798.83万标箱、同比增长8.7%。在空中通道加密方面,加强福州、厦门“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和晋江等区域干线机场建设,完成福州长乐机场第二轮扩能改造,全省机场国际航线达到53条,港澳台空中航线达到17条。2017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3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省空港旅客吞吐量24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在联运通道完善方面,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开行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发展海铁联运,促进海、陆丝绸之路有效对接,中欧(厦门)班列自2015年8月开行以来,累计发运329列、22824个标箱,目前实现每周6列的常态化运营,通达亚、欧9个国家13个城市,并通过海铁联运将货源地拓展至东盟和台湾地区。四是信息通道持续提升。建成开通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1号成为首条两岸“大三通”直达海缆,“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打造“海丝”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
福建省着力打造“海丝”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稳步发展双向投资,稳步扩大双向贸易,稳步提升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在双向投资发展方面,积极组织省内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全省累计备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境外分支机构253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66亿美元。2014年至2018年6月,福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25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1.5亿美元。以福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开发区等园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远洋渔业持续发展,全省共有远洋渔业企业29家,外派远洋渔船587艘,建立了11个境外渔业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超20万亩,远洋渔业和境外水产养殖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在双向贸易扩大方面,加快转变贸易方式,鼓励省内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仓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展销中心、营运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2014—2017年,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055.5亿美元。在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提升方面,着力打造一批经贸合作的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平台,9•8投洽会(厦洽会)突出“一带一路”主题,吸引共建国家政府和企业代表参与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来自全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224个重点来宾团组、1559家企业参展参会,对接招商项目416个,拟利用外资618亿元;上半年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举办了三场“福建品牌海丝行”活动,共组织全省82家品牌企业参展,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采购商;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中国•福建周”等活动常态化开展。
打造“海丝”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福建省着力打造“海丝”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教育交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卫生合作深入发展,友城友港持续增加,侨心侨力进一步凝聚。在文化交流活动方面,成功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福州)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南洋文化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推出了《丝海梦寻》《丝路帆远》等一批“海丝”文化艺术题材精品并赴境外巡演(展),建设了一批福建文化海外驿站;“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申遗成功,“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继续推进,“福建南音”等7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省成为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在教育交流方面,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16年2月开始招生,现已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名学生就读。省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孔子学院21所、孔子课堂52个。培训海外华文师资9443人,选派华语教师420人次赴菲律宾等国任教。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与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福建农林大学等9个单位承担了国家科技援外培训任务。省汽车集团、厦门大学等企业和高校与德国、俄罗斯、英国等有关方面开展了汽车、石墨烯等领域的研发合作。加强中以科技合作,打造厦门中以协同创新中心,共建福州中以绿色农场、泉州中以微波通信产业园。在卫生合作方面,派出医疗队员176人次,顺利完成对博茨瓦纳、塞内加尔的援外医疗任务。持续深化闽-泰、闽-法、闽-英、闽-德卫生合作。在友城友港方面,与泰国孔敬府、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越南广宁省等正式结为省级友城,省、市、县三级国际友城超过100对。在侨心凝聚方面,与海外和港澳地区6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保持常态化联系,着力做好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400多期,来自3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华裔青少年参加,参营人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建设“侨梦苑”,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施“福建菜海外推广计划”等惠侨工程,建设了一批福建文化海外驿站、闽侨书屋。
打造“海丝”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
福建省着力打造“海丝”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不断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资金融通,增强“多区叠加”政策效应。在投资贸易方面,加快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出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等创新举措285项,11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一照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稳步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打造“智检口岸”,积极推进与台港澳和新加坡“三互”合作,福州江阴港区在全国率先推行“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监管新模式,通关放行时间由6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在资金融通方面,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优化跨境投融资服务,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支持境内非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境外放款结算和对外担保业务,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推动境外上市外汇管理便利化。创新债务融资工具,运用银行间市场发债支持“海丝”核心区建设,如,创新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一带一路”债券,创新推出国内首单服务“一带一路”的“债券通”债务融资工具。在“多区叠加”政策方面,加强“海丝”核心区与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规划政策对接,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监管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四是深化闽台交流合作。支持台资企业参与福建港口建设,密切闽台海上运输合作,支持“走出去”的福建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台资企业加强合作,携手共同拓展东盟等国际市场。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载体建设,讲好福建和“海丝”的故事,增进台湾同胞与海外侨胞的文化认同。(记者 胡美东)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