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7月4日福州起航 今日与千名市民面对面

03.07.2014  09:21

蛟龙”号


向阳红09”号搭载“蛟龙”号停靠马尾

    新华网福州7月3日电(记者 蒋丽敏)记者昨晚从蛟龙号福州开放日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于7月4日从福州启航,开始2014年—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一航段,并将于今日举行福州开放日活动。届时,千名福州市民将有幸与蛟龙号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通气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总体计划安排,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将分三个航段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区(第一航段)和西南印度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第二、第三航段)开展下潜及常规调查作业。本次海上时间共计约160天。

    本航次新人多,总计96人的队伍中,35岁以下人员占47%,同时研发队伍进一步减少,科学家和操作维护人员增加。同时配置了很多新设备和作业工具,如本航次将首次使用国产超短基线,在海底将首次试验与之配套的小型缆控机器人,另外还有新研制的各种生物采样工具等。

    与以往蛟龙号航次相比,今年航次任务多样,不仅要开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调查,还肩负着培养操作维护人员、潜航员的责任,并要进一步优化作业规程。此外,本航次还承担着开展全民海洋意识教育的任务。今天举行的福州开放日活动,就是意在向福州市民普及深海知识,提高海洋意识。

    据了解,7月1日晚,“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号”船,已经停靠马尾亭江东海救助局福州基地。今天上午9时起福州市将组织千名市民分批登上“向阳红09号”船近距离参观“蛟龙”号,观赏“蛟龙”号在深海中拍摄到的珍贵影像,并有机会与潜航员进行互动。

    目前,“蛟龙”号已完成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试,召开了技术咨询专家组会议,开展了航前检查,认为航次人员组织、船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常规调查设备及各种备品备件均满足出航要求。福州开放日活动结束后,4日上午10时许,蛟龙号将正式启程赴西太平洋开展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