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区累计减少17.64万贫困人口
中新社西宁10月16日电 (郭雪媛)“以前收入主要来源是放牧,现在种植药材,孩子们通过培训外出务工或做一些手工艺品,生活越来越好了。”16日,来自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闹布东周告诉记者。
青海藏区还有17.64万人和闹布东周一样摆脱了“贫困的帽子”,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增收方式,自2011年以来,青海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呈两位数增长,高于该省平均增速,预计在2020年,藏区城乡居民收入将接近中国平均水平。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16日举办的首届“10·17”论坛上表示,1978年至2010年,中国有6.6亿人摆脱贫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
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中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表示,这是中国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青海省共有73.6万贫困人口,其中藏区贫困人口有28.24万人。自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对青海藏区累计投入约46.45亿元(人民币,下同),用于改善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生产生活技能培训等,改变藏区农牧民单一的收入方式。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规划财务处处长张国亮介绍,自2011年以来,该省共投入2.1亿元资金重点扶持12个贫困村种植中藏药材6万亩,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初步建成了中国重要的绿色药材种植基地。
此外,2011年以来,政府投入扶贫资金7.5亿元,在藏区建成标准化畜棚16.17万座、面积达174万平方米,年育肥牛羊200万头,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藏区贫困农户还可以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参与经营生态畜牧业,年人均分红可达1200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青海藏区围绕生态畜牧业实施了扶贫产业化饲草种植项目,共种植高产饲草10.8万亩,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大型农机,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实施该项目的贫困居民年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个别通过基地务工的居民户均增收可达万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