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地区如何“翻转”课堂

03.09.2014  13:22

  目前对薄弱地区的很多学校和家庭还没有全面的网络支持,全方位“翻转”课堂还不现实,薄弱地区应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改革之路。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豫西小城的一个教室里,济源市实验中学教师王艳艳正在执教八年级物理课“多种方法巧测液体的密度”。她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然后观看“多种方法巧测液体的密度”的视频,接着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最后练习巩固。

  “你这是‘翻转课堂’吗?”我问。王老师笑笑说:“是‘翻转课堂’的初级版。如果说课堂的内外翻转是大翻转,课内的前后翻转是小翻转,那么,我的课堂算是小翻转吧!

  为何不让课堂大翻转呢?在与一些教师的交谈中,我发现目前的课堂改革受到很多困难的制约。一是外部资源问题。本地区没有足够的优质学习资源。二是教师问题。部分教师思想守旧,知识与技能没有及时更新,无法熟练应用计算机。三是硬件问题。缺乏先进的互动式学习终端,很多学生家里不能上网。四是学生自主学习与监管问题。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自学时容易贪玩走神。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现状,尝试着做一些我们能做到的局部变革。

  尽管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由于受到“翻转课堂”的巨大冲击和整体教改形势所迫,一些教师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翻转”课堂。

  根据教育部减负要求,双休日不补课,晚上不上自习,学生自主时间多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查漏补缺的平台,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成为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翻转课堂”正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微型教学视频几分钟的长度,学生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它针对问题,可以一针见血。且可暂停,可重放,利于反复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具体而言,薄弱地区的“翻转课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期待符合本地区学情的平台。若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首要条件是课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有一个符合本地区学情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要具有“因材施教”的功能。“因材”,就是能了解学生现状,也就是说,平台要有“在线测评”的功能,能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测试,快速地测量出学生当前的能力值,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为学生量身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并安排最恰当的学习内容。“施教”就是要有科学、系统的微课或慕课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还可以通过软件向老师和同伴求助。

  期待素质更高的教师。若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核心的意义不仅在于有一个合适的学习平台,更在于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互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动手实践等,才是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的必要过程。

  在传统课堂上,教学过程是预设的,教师有预案;在“翻转课堂”上,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学生在课前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就会抛出大量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要能从多方面去预见学生的问题,要准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的教学艺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够应对新课堂的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