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量体裁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24.12.2015  12:54

   宁德网消息(李加进) “今年我们村改变了土地使用模式,将单一的土地流转改为企业与村集体共同经营的方式,既满足企业的用地需求,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按现在的速度,预计每年村集体收入将增加30%。”12月20日,笔者来到蕉城区赤溪镇桃源村,村党支部书记吴明雄信心满满地说。

  去年以来,桃源村在引导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将该村多年闲置抛荒的耕地、山地统一集中起来,再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让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活跃起来。“村企合作共同获益,这要比以往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要高很多。预计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将超过10万元,从此甩掉空壳村帽子。”吴明雄笑着说。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蕉城区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村集体对集体荒山、荒水、荒丘、荒滩等“四荒”以及闲置校舍、房屋、林地、茶园等资产,采取租赁、承包、使用权有偿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破解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八都镇洋头村引进一家文化公司开发休闲健身文化教育综合体验基地,依托村集体整合出来的会场、农舍、山地、河道等资源开发户外拓展、CS野战、溯溪运动等项目,其营业收入10%作为村集体收入分成,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以上的收入;三都镇礁头村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建设旅游码头停车场、组建客运班船队等,实现年均集体收入34万元;七都镇北山村以传统畲族中药材基地入股中草药专业合作社,2014年村集体分成收入18万元。

  “近年来,蕉城区选派了38名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3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任第一书记;下派116名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挂职帮扶,帮助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2014年以来,省市区结对帮扶单位及企业共资助560万元,帮助扶贫重点村、经济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51个。”蕉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家庆介绍。

  为了加大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蕉城区还研究制定《蕉城区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在项目扶持、财税金融、用地支持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宁古线的虎贝、洋中、石后、金涵这样地处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乡镇,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给予保护地合理的生态补偿,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结合霍童溪流域旅游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村集体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生态有机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蕉城区通过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从资金、项目、人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帮扶,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018万元,力争到2018年消除“空壳村”的目标,并实现80%以上的村年收入突破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