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蓄积后发进位之势 加速绿色发展

04.09.2014  12:15

  (编者按)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开门搞活动,针对“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精心制定整改方案,边查边改、即知即改,逐条逐项限期抓好整改落实,并以制度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力求标本兼治。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进行时》系列专题,从发展、改革、民生、稳定、作风五个方面,报道我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取得的明显成效,敬请关注。

  进入九月,“清新福建行·一元门票游武夷”活动在我市各旅游景区火热进行,这是我市为迎接高铁时代的一次全面演练和检验,也再次吹响了我市加快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干部群众提出的“绿色发展措施不够有力”、“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推进还不够快”等迫切心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发展提速提效。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指引下,我市正在探索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的绿色发展路径。去年我市9项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三位,绩效考评、综治考评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指标增幅稳中趋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3%,两项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经济增长的后劲增强、质量提升。

  南平,正蓄积着后发进位之势,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速度后劲同步提升

  作为闽江上游、福建的生态屏障,南平优势在生态、责任在生态、出路在生态。两年来,我市关停小木材企业480多家,关停邵武化肥厂、顺昌宏丰钢铁厂等一批高耗能和技术落后企业,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否决84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外来项目。武夷山市在全省率先建成20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53万亩,占该市林地总面积的40%,生态林比例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第一。

  “在产业数量上做了减法,要在产业质量和发展内涵上追求加法,不简单强调生态建设,而是必须保持比全省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速度的目标,才能实现绿色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市委、市政府思路明确。

  突出龙头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食品加工、旅游、机电制造千亿产业和生物五百亿产业行动计划,准备出台竹产业、现代农业千亿产业行动计划,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持续滚动扩张,圣农集团提出打造中国肉鸡第一品牌、全球配置资源的宏大计划,今年预计完成产值63亿元,圣农的十年目标是饲养10亿羽肉鸡,把60%的肉鸡加工成熟食品,产值超千亿。光泽县正以圣农为龙头,全力打造“中国生态食品城”。

  发展千亿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紧抓合福高铁即将通车的大好机遇,围绕“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玩得好”,倒计时推进178个总投资1311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1—7月,全市在建迎接高铁时代重点项目累积完成投资156.62亿元,占年计划62.86%。建立大交通运行机制,加快旅游产品、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乡村游,尽快形成与高铁通车后游客大量增加相适应的旅游承载服务能力。创新旅游营销手段,从9月起开展“迎高铁、一元门票游武夷”活动,做好迎接高铁的模拟演练。武夷山着力提升旅游景区设施,积极引进大型旅游综合体,高标准规划建设高端酒店群,大力发展养生度假、康复医疗、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度假转变。

  新区新城统筹推进

  车行武夷新区,高耸的脚手架,繁忙的建设工地,处处让人感受到新区的蓬勃生机。

  南平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获批,武夷新区建设进入全面加快阶段。按照“先谋后动、集中集聚、树立经营理念”三大原则,新区突出抓好高起点规划、景观基础设施先行、产业发展三个重点,着力破解融资、征迁、人才三大难题,全力推动武夷新区“做美、加快”。

  ——在已建成的3公里崇阳溪旅游景观带示范段上,银杏、香樟等乡土树种绿树成荫,各色鲜花争奇斗艳,亲水平台、园林小品穿插其间。在南林核心区水之廊景观带核心景观“水之厅”施工现场,只见成飘带状的亲水步道、蝴蝶广场、石桥、周边的绿化带妆点着整个水之厅,中心湖面已初步成形。福建首个轻轨项目——武夷新区快速通道、国内最大的森林生态博物院——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统建房、地下综合管沟、四所学校、体育场馆、核心区“四横五纵”城市骨干路网建设、森林公园以及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广场市政工程、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都在加速推进。

  ——绿色产业加快集聚。按照“北旅南城”布局,新区南面重点发展食品、光电、生物、新材料等新型工业;北面重点发展旅游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上半年,武夷新区共签约合同项目13个,总投资171亿元。其中美国乔治海因茨飞机制造(南通)公司项目进展顺利,确定新区为该产业在福建及华南地区的总部,生产属于超短距起降的通用轻型飞机,一期年产小型飞机100架,产值5亿元,预计年底前可产出首家飞机。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完成,万达文旅项目初步选址在兴田仙店周边;西航集团和秀兰集团投资项目的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复星、宝龙、升龙等项目也已明确投资范围,正在策划投资方案。

  区划调整既给武夷新区增添新动力,也给南平中心城区延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的决策,集中力量建设一座现代复合功能绿色新城和综合产业集群基地。

  开发建设延平新城,加快改造提升旧城,一批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的城建项目加快实施,将更多的空间留给绿道、公园、景观,留给公共配套设施,留给市民休闲生活。

  “产城互动、产业先行”。京福高铁即将开通、闽江航道也将复航,为延平这座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新的动力。百亿太阳电缆城、百亿白炭黑-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在此集中集聚。地处延平新城的太阳电缆城一期工程15万平方米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后可形成100亿产值、5亿元税收的生产规模,二期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形成200亿元产值。

  截至今年6月,延平新城完成签约项目41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48.29亿元,80%为机电制造产业。

  环境平台加快改善

  7月28日,合福高铁闽赣段全线铺轨贯通,计划今年10月开始静态验收、动态验收、联调联试,预计明年上半年开通运营,闽北即将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大通道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南平的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为闽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平地处内陆山区,运输成本较高,缩短与沿海的时空距离,是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市不遗余力加快现代立体交通建设,缩小与沿海地区的空间距离。全市已建成通车6条高速公路,在建4条,8个县(市、区)实现了通高速目标,通车里程达757公里,居全省首位。目前,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加快建设,武夷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建成,武夷山新机场正加紧前期工作。

  同时,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缩小与沿海地区的时间距离。以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智慧南平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启动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武夷山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物联网示范区建设。去年我市获得“2013中国智慧城市推进杰出成就奖”。

  随着我市绿色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千亿、五百亿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各地全力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园区配套,优化改进服务,强化要素保证,保证公平竞争,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市里主抓武夷新区、南平工业园、荣华山三大组团,1-7月,三大组团共完成固投79.09亿元,同比增长85.3%,三大组团投资占全市固投14.1%,对全市固投增长的贡献率达20.2%,拉动全市固投增长8.3个百分点。

  绿色“磁场”魅力显现

  “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投资,但在武夷新区,我们感觉到,球永远在企业脚下。”今年4月,秀兰集团常务副总裁张琳在南平市(杭州)投资说明会项目签约现场上,道出来闽北投资的故事。“新区管委会不是忽悠说‘你们过来吧,我们这里很好啊',而是充分站在企业角度,对项目建设提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企业提出的每项诉求,都会得到新区非常务实、快速的回复,这一点非常让我们感动,更坚定了我们在武夷新区的投资信心。

  “球永远在企业脚下。”秀兰集团的话语,正是闽北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的真实心声。

  随着交通瓶颈的破解,南平的空间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日益凸显,全市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环比逐步回升,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作用稳步增强,环境改善、平台建设的效应逐步释放,特别是全市上下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对推动招商引资的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含开工)项目516项,总投资1667.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66.7%。这些新引进的项目中,主要投向我市主导的现代农业、旅游养生、生物工程、食品等项目。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全市新设私营企业数量比增86.36%,认缴注册资本比增146.58%,市场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坐拥青山绿水最大发展优势的闽北,在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道路上,正越走越自信,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