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击波”来袭 漳浦不少葱农血本无归

08.06.2014  12:30

  6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郑长辉 通讯员 陈毅聪 蓝智伟)

犯难

4日,漳浦县赤湖镇田间地头,记者不时看到未采收的大葱放任生长。而往年这时,大葱早已收获,葱农们也已开始为下一季的胡萝卜种植做准备。

“从开春上市到现在,大葱价格一路下滑,完全出乎意料。”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西土说,目前,大葱的地头批发价为0.4元/公斤,还不及采收成本。

德立信公司位于赤湖工业区,是漳浦县规模最大的大葱种植和销售企业之一,拥有4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年销大葱3万吨。“至今,德立信仍有数百亩大葱未采收。从全镇来看,预计还有近6000亩大葱搁在地里。”杨西土说。

漳浦是全国春季大葱主产区,而赤湖镇是漳浦大葱最主要的产地,全镇大葱种植面积4万亩。1997年,一位台商将大葱种植引进赤湖。经过17年的发展,大葱已成该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70%以上人口从事大葱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工作。许多葱农还走出赤湖,到周边的乡镇、县市租地种植。近年来,一幢幢新居在赤湖农村拔地而起,人们称之为“葱楼”。

“尽管以往价格也会有波动,但今年是种植大葱10多年来,价格最便宜的一年。谁种谁亏!”赤湖镇北桥村村民陈云来不仅自己种植大葱,还从事大葱经销。他说,今年行情不好,已相当谨慎地购销,但还是亏了50多万元。

“目前,在东山租地种植的40亩大葱还未收,只能忍痛用拖拉机打掉,为下一季蔬菜腾地。”陈云来无奈地说。

探因

陈云来所收购的大葱,一般销往北京和广州,而今年北方市场几乎卖不动。

他分析道,去年冬季北方天气温度高,大葱丰产,积压大量大葱到春季销售,冲击了漳浦大葱的销量。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漳浦大葱价格持续走低。

内销市场不景气,外销市场也令人忧心。

杨西土说,公司大葱长期出口日本,今年大葱出口量价齐跌,出口量比去年下降了30%。据他分析,一方面,日本经济不景气,大葱需求减少;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大葱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抢占了漳浦大葱的市场。

漳浦县农业局经作站主任庄文彬认为,近年来,大葱种植行情不错,刺激葱农扩大规模,导致产量过剩,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随之下降。同时,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产量,也一定程度改变了大葱生长周期,南北大葱的销售季产生重叠。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迹象是,由于用工成本逐年上升,部分漳浦葱农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种植,抢占了国际市场。”庄文彬说。

求解

如何度过“大葱市场最难季”?有关方面想方设法,积极应对。

5月19日,漳浦县与漳州检验检疫局签署漳浦大葱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通过对漳浦大葱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管,在实施出口大葱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五位一体”的漳浦大葱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模式。

杨西土说,由于散户太多,行情好时盲目追涨,行情不好竞相抛售,葱价大起大落,“示范区的建设,能引导农户规模、规范种植,提升漳浦大葱的品质,打响漳浦大葱的品牌”。

此外,由于大葱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许多葱农对增加保鲜冷库的需求日益迫切。陈云来说,有了冷库,可保证蔬菜品质,还可将蔬菜储存起来,看行情销售。

对此,赤湖镇党委书记林龙喜介绍,该镇已规划了200多亩的蔬菜加工区,集加工、冷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完成近2/3的征地面积,不久可开工建设。

漳浦是全省的农业大县,也是蔬菜种植大县,还是供港蔬菜基地,除了大葱,还大规模种植洋葱、芦笋、地瓜等。“如果建立一个上规模的蔬菜集散批发市场,将客商引进来,对菜农和蔬菜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当地蔬菜种植大户陈启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