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 农副产品实现四大转变
猪肉、蔬菜等 农副产品 量足价稳,质量不断提高;城乡菜市场持续升级改造换新貌,购物环境越来越好。得益于“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如今,榕城市民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为满足城市副食品需要,福州自1989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20多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始终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基础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基地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政府调控有力,价格相对平稳,“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6万亩蔬菜基地,年产蔬菜超75万吨,37个蔬菜品种获得有效“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43个品种获得有效无公害蔬菜商标使用权;建成41家市级直控城市畜禽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或绿色产品认证,年储备活体 生猪 (60公斤以上)10.8万头,年可出栏生猪55万头、蛋1800万公斤、肉禽200万羽。
去年,我市蔬菜播种面积近200万亩、产量约3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8%。钢架大棚千亩以上蔬菜基地19个,位列全省第一;建成9个智能控温集约化育苗基地1万多平方米,实现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转变。
蔬菜基地的提质扩容,只是我市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能力建设的缩影。为了便利百姓生活,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我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行更严格的蔬菜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支持畜禽基地现代化种养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提高基地总体产能。
“20多年的发展,我市农副产品实现了明显‘四大转变’,从总量短缺转变为平稳有余,从单一计划调节手段转变为综合性调控体系,从求量转变为求质求优,从保供应的单一转变为保供应与产业发展并重。”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省、市级财政每年都安排 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蔬菜、畜禽等主要副食品基地生产建设工作,仅去年就安排了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目前,我市肉、菜、蛋等副食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供应,还外调支持周边省、市。
我市还创新调控手段确保农副产品价格稳定。“从2010年开始适时启动了3次价格协商机制,涉及蔬菜和猪肉品种,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55万元,有效平抑了市场价格。”上述负责人说,考虑到市民喜吃叶类菜习惯,我市先后两次制订并修订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扶持建设短期叶类菜基地,稳定淡季短期叶类菜生产。此外,我市从2016年7月1日开始实行生猪活体储备制度,按照城区常住人口10天的消费量确定每轮生猪活体储备规模3.6万头,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确保市场异常波动时猪肉市场供应的稳定。“从去年开始,10.8万头活体生猪储备已连续2年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打通流通环节,我市还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建设,认真推进城乡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4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并验收达标的省、市级菜市场新建改造项目109个,城乡居民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