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重阳节悄悄走远

10.10.2016  03:07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传统节日当中一个重要节日--重阳节。登山、吃糕、赏菊、喝酒等都是重阳节的主要文化符号。可是提起重阳,很多人都有些迟疑,关于这个躲在记忆深处的节日,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他们也根本不过这个节。

  近年来,端午、中秋、重阳,甚至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节的味儿慢慢淡了,人们过节的兴致越发减少。前几年开始有人呼吁要拯救传统节日,或许,这不完全是杞人忧天。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不禁让国人担心起来,过不了几年,重阳节、中秋节会不会也要被“申遗”了?在国人嚷嚷着要取消“中医”的时候,却有消息说韩国要把韩医“申遗”,两国人民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大相径庭。当然,中医和传统节日不是一回事,但它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果都被别国拿去“申遗”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剩几何?

  也许在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节日显得格格不入。正如“重阳节”,它本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在封建社会中的国人对祖先的敬意那是一点都马虎不得。古时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插茱萸等都是为了驱邪避祸,现如今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相信有鬼神之说的人越来越少,相信这些古习俗能驱邪避祸的人就更少了。既然失去了过节的必要,人们就越来越不重视这个节日。

  传统节日渐渐消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中国人崇尚阖家团圆、追思忆祖的生活状态,节日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子女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们无法经常陪伴父母,只有在传统节日,才可能回家小聚一番。而大部分离乡背井、努力拼搏的游子可能连家都无法回,只能奔波在工作岗位上,用一个电话或者一封邮件,最好的状况也只是用视频聊天来和亲友联络感情。但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子邮件并不能满足家人对亲情的渴求,因此,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其价值所在。

  可这又产生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怎样才能保留传统节日?也许不必非要重蹈以前过节的方式,但要知道节日的意义所在。比如重阳节,不必非得吃糕喝酒,但是须知重阳节是敬老的节日,要懂得“百善孝为先”,这比起随口吃块糕就算过节了更有意义。随着“4-2-1”家庭模式的比例不断扩大,中国渐渐步入老龄社会,而老年人又恰恰是最需要陪伴的群体。大多数人都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可忙碌的年轻人如何才能在百忙中抽空陪陪父母呢?重阳节作为一个敬老、爱老、专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如果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应该可以让子女们又多了一个回家的理由。

  不断发展的社会给予节日更丰富的内涵。重阳节渐渐失去祭祖的本意,但更多了一份孝老敬亲的新意,更符合现代家庭的需求,重阳节既承载了亲情的需要,更延续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希望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梅列区委文明办供稿 郑龙辉)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