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认祖诗”

26.06.2014  13:13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旬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忽然召集3妻21房子孙,宣布一个惊人的决定,3妻各留长子一房身边服侍,其余18房子孙立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老人还口吟七言古诗一首,作为子孙日后相认的凭证,这首广泛流传于黄氏后世,被称作“示儿诗”、“遣儿诗”、“认祖诗”、“骏马诗”、“八句诗”的诗云: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总炽昌。

  这首诗还被黄氏族人视为认亲密码,据说,若族人流落异乡,只要能背诵这首诗,就可得到族亲的照应。相传,安溪有个黄氏青年被抓了壮丁,随队伍来到广东某地黄氏聚居村,他十分挂念家中无依无靠的老母,决计逃亡。深夜,他敲开族长的家门,凭着那首“认祖诗”,得到族长的庇护,终于脱离虎口,母子得以团聚。

  长期以来,“认祖诗”的著作权都归黄峭山。但随着黄氏研究和联谊的深入,发现了不少创作年代早于黄峭山的“认祖诗”,其格式和内容基本相似,只是字句有所不同。

  年代最早的“认祖诗”诞生于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预感有杀身之祸,遂作《楚声歌·送子行》。其后是西汉时,丞相长史黄霸遭连坐下狱,作“认亲诗”,教诸子逃奔。

  东汉献帝时,太尉黄琬尽忠汉室,遭人陷害,殉国前,也作“八句诗”,遣子逃生。

  福建黄氏“认祖诗”最早见于谱牒的是宁德霍童的黄鞠,其先祖黄隆是隋朝谏议大夫,因死谏下狱,临刑前作“遣子诗”,嘱儿孙逃命。

  唐高宗年间,泉州黄守恭舍地建开元寺,因房产散尽,也作“认祖诗”,遣儿四方自谋发展。

  从年代看,黄峭山创作“认祖诗”是最迟的,所以,有人认为黄峭山的“认祖诗”不是原创。

  近来有研究者发现,客家刘氏也有“认祖诗”,诗云: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后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谱载,这首“认祖诗”是元初宁化进士刘广传创作的,他有2妻14子,因怕人诬告谋反,遂作诗遣子四方。诗作内容与黄峭山的相近,只不过把未句“三七男儿”改作“二七男儿”。

  刘氏的这首“认祖诗”,是不是原创,有待探讨。(益理)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