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荔城法院 “三招”助力青年法官成长

26.01.2015  11:57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法院招考了一批法学毕业生充实审判队伍。目前,该院35周岁以下的青年法官占到全院法官的56.9%。青年法官具有学历高、学习能力强、干事劲头足等特点,但是普遍存在个人历练不足、理论与实践脱钩的现象。

  为提高这支青年生力军的能力,使其成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内生力量”,荔城区法院着力打造“导师制、轮岗制、竞聘制”的复合式“传、帮、带”培养模式。经过不断实践完善,该模式已成为该院培养青年法官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有效促进了新老法官的“青蓝”接力、“”火传承。

  导师制 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对于田金明、阮婷婷等10位青年法官来说,“拜师”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在全院法官的见证下,这10位青年法官与10位资深老法官,结成“1+1”帮教对子,青年法官以鞠躬行礼、资深法官以赠送书籍等形式,完成“拜师礼”。

  “我们实行导师制,目的就是通过资深老法官的传、帮、带,促使青年法官尽快跨越理论与实践这道鸿沟,提高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群众工作的能力。”该院院长王俊宁说道。

  为确保带教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该院制定了《荔城区法院“传、帮、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导师与徒弟一般被编排在同一个庭室,便于“全天候”交流,“全方位”帮教。导师不仅要开好示范庭、详解驾驭庭审技巧、指导文书制作和庭中调解等办案技巧,还要注意徒弟的工作纪律、生活作风、思想动态,确保被带教对象能够成为一个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

  轮岗制 培育全局化视野

  “您好,您是来立案的吗?请出示您的材料……”近日,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该院的小翁,正娴熟地接待前来立案的群众。

  根据该院青年法官培养计划,小翁被安排到窗口单位,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近年来,该院为打破各部门单独作战的状况,及早培育新进法官的全局化视野,努力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局一盘棋”的良好环境。青年法官从入职始,就根据计划调配,到窗口单位、审判一线、后勤部门等,进行多样化锻炼,提高综合能力,强化全局意识。

  2012年以来,该院按照“群众工作能力——基层调研能力——审判执行能力”三步走的战略思维,将青年法官培养分成三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与“1+1导师制”结合开展。并成立由审委会委员组成的评审团,对每个阶段的重点培养能力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培养对象将轮岗交流到新部门。

  “经过三个阶段锻炼的青年法官,能力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宽阔,能逐步承担重大案件的审理和重要课题的调研。”王俊宁说。

  该制度的受益者——青年法官田金明说:“每次轮岗都是一次成长、蜕变的过程,不仅对自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也让我对全院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与同事合作。

  竞聘制 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从事执行工作十多年来,我承受了许多误解和委屈,甚至遭遇过跟踪和举报,但我认为,对一个执行法官来讲,不懂百姓疾苦,不问民生艰辛,不能忍受威胁和恐吓,不能怀着真情做工作,只会让执行工作成为打破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防线的罪魁祸首。”近日,在荔城区法院第二次竞争上岗现场面试环节,青年法官黄震发表了《如何做好一名执行法官》的演讲。

  当天参加竞争上岗的还有其他7位青年法官,他们都根据各自的工作经历、自身优势和岗位倾向,作了鼓舞人心的演讲。

  据悉,为了激发青年法官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出了“竞聘制”。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从有经验的青年法官中选拔中层以上领导。经过三阶段培养的青年法官,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全面展示所学所获。

  2010年以来,该院共有14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法官,通过“竞聘制”走上中层岗位,完成了“传、帮、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

  “给能干事的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以激励,让有为的有位、让有位的更有为,努力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促进新老接替,完成传承接力,这就是我们的目标!”王俊宁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