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刀郎”:千锤百炼出好刀

31.05.2015  13:25

  在荔城区新度镇渠桥村,只要询问“莆田‘刀郎’是谁?”村民就会说,“是‘阿弟’陈辉啊,他们家的刀质量相当好。”5月28日,笔者来到陈辉的“刀铺”,目睹了传统手工做刀的过程。

  当日上午,笔者还未走到“刀铺”,就听到“铛铛铛”的打铁声和“滋滋滋”的磨刀声有节奏地从屋里传了出来。走进屋内,只见陈辉和他的妻儿一家三口正分工合作,埋头干活。陈辉站在炉子前,烧着刀片,他的妻子和儿子在另一侧磨刀。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工具和半成品,做刀的全部流程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陈辉说,一块夹着钢板的刀胚对半剪成两片后,需要经过1000℃的高温使钢和铁熔化黏合,再进行淬火打平、打磨开刃、装把等三十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制成一把刀。他用钳子夹起一块刀片,放入火炉中煅烧,当刀片通红时,取出来浸入水中迅速冷却,再用锤子进行敲打。这一过程叫作淬火。趁热打铁、千锤百炼,制作一把刀,需要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刀片的质地密度达到要求为止。陈辉说,这一道工序是他们家祖传的秘密,一把刀好不好,精髓就在这里面。

  “我们家几个兄弟姐妹,我父亲就挑中了我来学。当时,我的功课在几个孩子里面还是最好的。”陈辉小学毕业后,就师承父亲,学起这门手艺,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事业。说到他作为第四代传承了手工做刀的手艺,陈辉搬出了家里太爷爷用过的木制鼓风机,爷爷用过的十六两秤,如数家珍。他说,“我家从太爷爷开始就是做刀的,已经上百年了。这毕竟是一门传统手艺,如果失传了实在太可惜。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传统手艺的没几个。村里本来还有其他人家也是做刀的,但是渐渐地都改行做其他生意了,赚钱更快。”

  “生活,快乐是最重要的。”正是这份心态,让他坚持到了现在。陈辉为他的刀注册了商标“合兴”,主要制作屠宰系列农用刀具。由于纯手工制作,一天只能做十几把,刀具常常供不应求。尽管如此,周围的屠宰户要买刀,还是愿意找陈辉提前预定。“我家做的刀既锋利得可以削铁,又快到可以剃须,机械制作的刀是比不了的。现在有人叫我‘刀神’。”陈辉说着说着就笑了。如今,他初中毕业的儿子也开始学习起了这门传统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