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全国最美家庭”再传好家风

13.06.2016  00:13

   郭景国一家三代总教龄超过300年,好家风成为教育世家代代延续的传家宝。如今,这个“全国最美家庭”再传好家风倡廉风新话—— 

  “端午节,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屈原。屈原忠贞爱国,为官时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一身傲骨。在当下,这股正气值得大力倡导……”6月4日,在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中,年逾古稀的郭景国担任主持人,向台下的社区居民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这样的传统文化“课”,郭景国上过太多次了。作为全国百名“传承好家风的好妈好爸”,郭景国和他的家庭成员多年来为社区“家长学校”倾注心力。他和妻子都是党员,经常应邀给人讲课,从自己的家风传承,讲到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再到廉政教育,深入浅出,广受欢迎。由于长期热心社区工作和公益事业,2015年,他们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穿过市区繁华的商业街,走进古街坊巷,周边顿时安静下来。郭景国就生活在闹市的这一片清净里。说起老宅的历史,郭景国如数家珍,他说,这里是清代康熙年间莆籍名臣彭鹏故居。彭鹏以大胆改革税制、清廉不阿而名闻当世,颇获康熙皇帝赏识。故居正厅内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帝眷忠清”的木匾题额。

  青石板地砖、采光天井,老巷里的郭景国家,客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母亲黄淑贞生前获得的一排排奖状,一张竹木藤椅上摆放着大叠的证书和材料,这就是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即便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他和家人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家风,一如母亲黄淑贞生前教导的那样。

  郭景国出生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父母、姐姐、弟弟、弟媳和他本人分别是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全家教龄总和超过300年。 郭景国的祖父退休后还自掏腰包办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父亲为人师表,不仅从不收礼,还常常帮助贫困学子,去世多年后仍被他的学生感念。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郭景国和兄弟姐妹们耳濡目染的都是在家要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出外要清白做人、堂堂正正,这样的家风代代相传。

  郭景国的母亲就是被人亲切称为“福建妈妈”的黄淑贞。郭景国回忆说,母亲是文献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小就给他们讲述抗美援朝先烈的故事。每到寒暑假,他和兄弟姐妹就被母亲要求到农场参加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作为家中长子,母亲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勉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要当忠勇之士。郭景国的堂叔是著名散文家,黄淑贞经常带着孩子们上门,请求他给孩子们赠书,勉励他们好好学习。

  长大后,孩子们都参加工作了,母亲黄淑贞要求他们要向好的看齐,工作上“收获拿49%,把51%让给别人”,生活上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要。郭景国说,他的兄弟姐妹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成就,但郭家的家训至今还印记在他们的脑海里,教导他们做人要孝老爱亲、奉献社会,为官要清白正直、廉字当头。

  黄淑贞从教学岗位退休后,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90岁大寿时,她把自己全年的退休工资2万多元捐给社区关工委作奖励资金。每年暑假,她都拿出部分退休金给社区孩子发奖金,累计奖励3万多元。这种身体力行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郭景国等子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国家号召,郭景国被母亲要求到南平市光泽县上山下乡,一去就是23年。回城后,他原本可以选择进厂当一名工人,待遇优厚,但在母亲的影响下,他最终选择了清贫的教师行业,直至退休。

  黄淑贞去世后,郭景国和妻子接过母亲的班,分别担任社区家长学校正副校长,传承了“教育世家”的美德,把爱心献给社区未成年人,努力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和义务心理咨询室。20多年来,在黄淑贞母子两代多人的齐心努力下,文献社区没有一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我市首个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

  这样的好家风也在郭景国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发扬。多年来,身为基层党员,他和妻子坚持把优良家风作为对子女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做事。如今,郭景国的子女也像前辈一样传承着孝老爱亲、无私奉献、清白正直的好家风。正是基于这样的代代相传,郭景国的家庭被评为福建省“十佳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临近暑假,记者在郭景国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份文献社区关工委2016年《福建妈妈夏(冬)令营》工作计划。郭景国介绍说,社区夏(冬)令营活动从母亲黄淑贞开始筹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近30年。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重点,让孩子们接受时事政治、反对邪教、拒绝毒品、科学知识等教育。今年,社区夏(冬)令营的主题是家规家训,计划从7月份开始,安排孩子们参观莆阳家规家训馆,举办家规家训系列讲座及书画展、剪纸等,让孩子们系统了解家规家训的意义,通过社区学校,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1+1>2的效果,也通过孩子在家庭中倡家风,促廉风。

  郭景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党风民风,好的家风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小家庭,还可以通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辐射带动更多的人。如今,他和妻子依然奔波在路上,现身说法,春风化雨。希望让好家风和正能量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道路上来。

  “这是我自己的心愿,也是郭家几代人的共同心愿。”郭景国深情地说。(湄洲日报记者 吴双双)

  延伸阅读:

  在市区文献东路繁华商业街背后,大路、县巷、后街、衙后、庙前和坊巷6条古街纵横交错。古街里的古厝皆为传统民居,属于悬山顶土木结构,颇具莆仙特色。 这里汇集了不少莆田历史名人故居,有元末明初的提督府,有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大宗伯第”,有清康熙年间的彭鹏故居,有陕甘总督林扬祖故居……其中,彭鹏故居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彭鹏的旧府第。彭鹏断案的故事流传千古,清末长篇公案小说《彭公案》就是以彭鹏为主人公原型创作的,至今人们还念念不忘这位“包青天”。林扬祖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二品陕甘总督。扬祖平时事母至孝,经常训教儿孙,必须孝敬高堂,故居大厅福堂门上贴了他亲手书写的“生不如养,养不如成”的家训。(吴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