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中秋将至 家家户户“送秋”忙

07.09.2014  12:41

中秋除了赏月、吃月饼,每个地方地方的过法也都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多式多样的中秋习俗。在莆田,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出嫁的女儿都要挑着盘装的食品回娘家,给父母亲送去节日祝福,表达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俗称“送秋”。 在妈祖故里港里村田秀梅家中,田阿姨的女儿林美媛正穿着逢年过节才穿的大红衣,挑着礼品担子,高高兴兴地回娘家,田阿姨也是红装相迎。记者看到,在铺满客厅、由小到大的圆盘里,装着桂圆、花生、红枣、米粉、红团等各色食品。这些食品看似不起眼,却都是按照传统礼节,有考究地精心挑选的,每一样都颇具深意。 (  “妈祖信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林自东:“其他东西都无所谓,有两个必须的,一个是猪脚,一个就是面,长面。那猪脚代表(的)寓意是祝福父母亲身体健康,面是长面,是这个面线很长,寓意是福寿绵长的意思。 说起送秋的习俗,相传宋代的时候,莆田当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偏见,当时有位广东人在莆田任知府,为了改变民间的这一偏见,在民间推动中秋节,倡导嫁出去的女孩要孝敬父母,因此,在中秋节前十天左右,已结婚的女子要备办礼物为父亲“做秋”,中秋节在莆田也是“孝敬节。” 据介绍,送秋的东西用漆盘子盛着。这种盘子状似圆盒子,有盖,以细篾条编织,再油漆彩绘,相当精致,通常十个为一挑,每边各五个,大小依次相叠,用红绳子结成的网兜套住就可以挑起来,将礼物盛好后挑着送到娘家。 除了“送秋”,莆田还保留着一个独特的习俗,八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两道菜——闷芋头和炒米粉。芋头莆田方言读作“ou”,就是“”,意思是苦难的日子熬过去了,接下来好日子就要降临了。米粉则是兴化特色食品,形状四方,中间捆草绳,吃炒米粉寓意着家族团结和气。 (莆田市民俗专家 林成彬:“中秋节这一天,大家为什么都要吃米粉呢,芋头啊这些食物,它都是有美好(寓意),属于美好祝愿的东西,吃米粉就是希望老人——老父亲、老爷爷,他们的胡须像兴化的米粉一样长,一样白,这个长寿的意思,”  

编辑:张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