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七项机制”巩固延伸各项整改成果

19.12.2014  13:48

  东南网12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陈荣富)12月8日,在莆田市城厢区霞林片区安置房建设工地,25栋高层安置房正拔地而起,有的接近封顶。盼了三年的周边居民,隔几天就要到工地去看看进度。

  而在一年前,他们还处于焦灼的等待中。由于安置区拆迁进度滞后、建设单位资金紧张等原因,霞林片区安置房进度缓慢,群众意见大。与霞林片区类似,其他片区一些安置房项目也因各种原因停停打打,不知何时能完工。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城厢区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拆迁安置房建设问题列入重点整治对象,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安置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直有关部门和各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层层落实责任,将拆迁安置、建设资金等“硬骨头”一个一个解决。通过多种渠道,全区多方位筹措17亿多元用于安置房建设。目前,全区16个安置房建设正全速推进,安置人口最多的霞林片区安置房项目,到年底前预计有8栋可封顶。

  城厢区下大力气整改安置房建设问题,是莆田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力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些整改成果来之不易,怎样将成果进一步巩固?莆田出台了整改成果问效群众的七项机制,即整改落实工作责任制、公示制、项目制、流动督导制、舆论监督制、专题质询制、满意度测评制,促使问题改到底、做到位,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请问市住建局,是否列出了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清单,明确了时间表?应采取什么措施确保安置房建设不会逾期,取信于民?”……

  前不久,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就征迁安置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市人大常委谢珍裕直截了当提出质询。当天,通过一对一询问,11个部门更明确地立下安置房建设“军令状”。

  为强化督导效果,莆田将驻点督导调整为经常性流动督导,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流动督导组,对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情况开展经常性流动督查。城厢区将安置房建设列为头号督导项目,督导组每周深入项目建设工地实施重点督导。

  在七项机制推动下,莆田各项整改落实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以安置房建设为例,目前全市有44个安置房建设项目已封顶或通过验收,2309户群众已回迁或正在回迁。此外,作风建设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持续强化。连日来,莆田突出治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4类10大问题,在全市开展视察评议,受理效能投诉523件,问责干部841人次。目前,全市共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102个,查处人数172人次;查处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数量158起、人数1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