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中的“有”和“无” 用法更丰富许多

23.07.2015  14:01

  东南网7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在莆仙方言口语中,经常可以听到包含“”和“”的句子。相对于普通话,这两字眼的用法在莆仙方言中很丰富。不仅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动词、形容词,还可以充当副词,而且在疑问句中的用法也较特别。

  两字后加名词 有多种表达意思

  据读者陈老师介绍,“”和“”可作为动词,用在名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意思。这种用法跟普通话是很相近的。比如方言说“阿弟有蜀个苹果,阿妹无”,意思是弟弟有一个苹果,妹妹没有。“有嘴讲别侬,无嘴讲家己”,说的是专门说别人的不是,却很少反省、自我批评。“”和“”也可以表示存在。“厝里有侬”为房间里面有人的意思。“中午十二点了,田头无蜀个侬”,表示中午十二点了,田间一个人都没有。

  陈老师告诉记者,“”和“”还可以表示性质、数量达到某种程度。比如我有伊悬,我有他那么高;从涵江到和莆田无十几公里远,从涵江到莆田没有十几公里路。陈老师说,在莆仙方言中“”和“”后面带数量时,有时它们只表示约数,并不是表确数。比如莆仙方言中“这洞有五百米长”,它并不表示这洞只有五百米长,而是表示这洞大概有五百米长。

  “”“”连用可作疑问句

  “”和“”充当副词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主语具有或者没有这个性质。陈老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例如方言说菜有咸,就是菜有咸味的意思。哑口食黄连,有苦无侬哉,表示哑巴吃黄连,有苦没有人知道。当“”和“”用在动词前面时,则表示主语过去或现在完成了或者没有完成这个动作。例如我有收到汝的批,我收到了你的来信;今旦我无去学堂,今天我没有去学校。

  “这两个字眼前后还都可加词,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比如找有人为找到人了。找无人就是没找到人。伊侬读有书,他书读进去了。在莆田话中,“”经常插在动词和名词之间,而在福州话中“”经常放在动词前。例如,莆田人经常说“食有饱”、“扫有澈”(吃饱了,扫干净了),福州话中却一般不这样表达,而表达为“有食饱”、“有扫澈”。“”也可以和“”连用,或在“”“”中间插入一个名词构成疑问句。如:汝有钱无?你有没有钱?

  互动平台

  本报7月17日P08版中对方言中“”的用法进行介绍时,提及莆仙方言中“胖子”的说法为“阿肥土”,读者提出疑问应该为“阿肥凸”。

  专家解释:这两种说法都不是正规的书面语言,可以称为当地的“土话”,是莆田百姓常年口语谐音演变而来,所以两种说法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