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创新举措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29.09.2015  14:40
荔城区创新举措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 福建之窗
来源: www.ptxw.com

  莆田网讯 9月23日上午,荔城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将一笔精神病人服药补助金发放到患者手上,该笔补助金共计25万元,全区500个精神残疾患者将因此受惠(如图)。这是该区帮扶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荔城区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区工作大局,创造性开展工作,残疾人事业走在全市前列:2014年被授予“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是我市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县(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制度框架逐步形成;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不断取得新成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 完善康复服务

  9月24日上午,在小博士特殊儿童训练中心,8岁的自闭儿童晨晨(化名)在康复老师的帮助下正在进行言语练习,接受康复教育半年多来,晨晨的变化令老师和家长十分欣慰。

  小博士特殊儿童训练中心由荔城区残联引资创办,是我市首家特殊儿童训练中心,也是荔城区残疾人康复网络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自开办以来,小博士收治的300多个自闭症儿童中,已有超过60%的孩子融入普通学校,实现跟班就读。

  “康复服务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小博士特殊儿童训练中心负责人邹丽英说。

  近几年,荔城区加大康复服务投入力度,为2863名残疾人免费供应辅助器具,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671例,为335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为286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贫困精神病患者服药救助1700人、住院救助226人,为99名贫困缺肢者免费装配假肢,为贫困残疾人适配矫形器89例……先后有9837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与救助。

  为了进一步完善康复网络建设,荔城区残联引入资金200多万元,利用省假肢中心先进技术优势,在全市率先与省假肢中心合作,创办省假肢中心莆田辅具分站,从事假肢、矫形器辅助适配。

  此外,还设立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建立康复室(站)49个、残疾人福乐家园4个,创建2个省级福乐康复站(室),扶持成立2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福乐适配站1个、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为一体的福乐幼儿园1个,全区共有12130名残疾人得到了家门口的康复服务。

  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救助服务,许多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燃起了新的希望。

  ■ 激发助残活力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爱,我们应当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荔城区残联名誉主席、莆田市胜利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占国喜说道。

  占国喜已连任三届荔城区残联名誉主席,今年是第15个年头了。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仍然关注着残疾人的需求,多次委托区残联,先后为该区扶残助残项目捐资100多万元,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在他的带动下,许多企业家纷纷响应,加入志愿助残服务的队伍。

  “扶残助残只有凝聚社会力量,才能激发助残工作的活力。”荔城区残联副理事长庄凤英说,该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区党政领导带头,连续12年“一对一”自掏腰包助残;社会企业、慈善总会等积极响应,奉献爱心,为扶残助残项目捐资;残疾人在享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不忘爱心回馈社会,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为残疾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助残服务活动在全区蔚然成风。

  两年来,该区共组织志愿者参与开展康复医疗、残疾预防、教育助学、家政服务等助残服务活动2300多人次,志愿服务时间超3000小时,带动社会捐资助残资金260多万元,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荔城区残联理事长林志峰说,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帮助残疾人就业,该区深入落实残疾人就业促进措施,近五年来,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67人,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6场,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2104人次;投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资金194万元,扶持456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16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1648人;全区建设扶贫就业基地5个,安置残疾人就业115人,辐射92户;扶持288户“零就业”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

  实打实的帮扶和举措,为残疾人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也带动了以人为本、尊重残疾人尊严的良好社会氛围的悄然形成。

  ■ 圆梦安居工程

  “没有荔城区残联的帮助,我是不可能盖起这栋楼房的,感谢区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让我有了新家。”家住新度镇善乡村的残疾人郭梅春对记者说,虽然房子还在装修、不能入住,但她的脸上依然难掩兴奋。

  此前,腿部残疾的郭梅春一直和家人住在破旧的老房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在该区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时,郭梅春成为这一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区残联不仅给予郭梅春8000元的安居补贴,还发动社会爱心人士、邻里亲朋筹款3万多元,完成了房子的土建工程。

  “由于身体的缺陷,大部分残疾人靠自身很难解决住房问题,他们的住房得不到保障,就谈不上生活质量的提高。”林志峰说,为此,该区把残疾人安居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了确保“安居工程”落到实处,荔城区残联与多个部门协调联系,通过摸底、调查,确定“安居工程”救助对象,并协助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还根据救助对象所属乡镇,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选址、报建审批手续及优惠收费等工作,保障残疾人得到合法建房搬迁,帮助他们圆上住房梦。

  截至目前,该区已投入资金204.8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建、修建住房184户。城镇保障性住房优先配租配售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有18户残疾人家庭分到廉租房或领到住房租赁补贴。

  在和谐社会的春风中蓬勃发展,残疾人真切感受到了“率先跨越、宜居荔城”的发展成果。“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不断前行!”采访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