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嘉年华” 动能更强劲
亮点刷新,年年惊喜不断
海峡论坛被喻为两岸基层民众面对面、心连心的“草根嘉年华”。
“走,参加海峡论坛去!”连续参加六届海峡论坛的台湾行销公司总经理廖凤彬说,当初跨海而来,主要出于媒体人的好奇,“没想到,这里有经典活动的传承,更有新鲜平台的创造。”从第二届起,廖凤彬每年都组织二三十家台湾广播媒体人赴盛会。“每年都有很多新面孔,我会建议他们到大陆看大、多、久、新。大陆人口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很多方面都在进步中。” 廖凤彬说。
“海峡论坛覆盖面很广,活动多元,是一个非常棒的草根平台。”从首届论坛开始,台湾乡镇代表联合会总会秘书长刘冠雄便组织岛内乡亲参会。“这么多年,初步估算,我们组织、接待的两岸交流人员有三四千人。”刘冠雄说,去年底,自己带了好几个台湾社区团体到福州、漳州考察,想要促成两岸社区大“牵手”。“今年,要争取50个社区在海峡论坛上‘联姻’。”
前六届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设置大会活动、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但每年两岸关切的议题都在刷新,从首届论坛的“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到第六届的“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两岸关切的民生议题也在不断拓展,从两岸公益论坛、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到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等等,无不表达了两岸同胞的心声。
与前五届相比,第六届海峡论坛注入了更多的青年元素,涉及青年参加的活动有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关心下一代成长论坛等。
历经六载,海峡论坛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两岸同胞欢聚一堂,叙乡情、祭先祖、谈梦想、商合作、逛庙会,真切感受两岸一家亲的火热场景。
常来常往,土亲人更亲
“基层”一直是海峡论坛的关键词。比如,每年都会举行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周、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两岸大圣文化、郑成功文化节……这浓浓的乡土气息,拉进了两岸同胞心灵的距离。90后小伙蒋东颖跟父亲从台湾彰化来福建,通过海峡论坛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没想到,寻根、认识自己的祖先也是件很新潮的事。”蒋东颖在现场加入微信“闽台同名村、两岸一家人”平台,“现在蛮认同我爸的,希望爸爸的心愿早日实现。” 蒋东颖也打算到大陆探探路,寻找创业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前五届海峡论坛共吸引近5万人次台湾同胞来参与,其中大多数来自基层。而到了第六届,主办方就已增至两岸73家有关机构和民间团体,其中台湾37家,团组规模、参与数量创历届之最。
经六年发展,海峡论坛的许多活动现场也挺进台湾。如,两岸合唱节到台湾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两岸联办,海峡百姓论坛、两岸青年论坛、海峡物流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等则在闽台两地举办。2014年举办两岸“同名村”叙缘活动之后,不仅台湾乡亲来闽寻根,福建的同名乡村也到台湾各县市回访联谊。
你来我往,彼此交心,海峡论坛正成为两岸民众“土亲人更亲”的生动诠释。
聚而论道,政策红利频放送
海峡论坛融合两岸同胞的亲情、乡情,也带给两岸同胞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六年来,论坛已累计发布100多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被视为派发“惠民大礼包”的欢乐盛会。
2009年,首届论坛发布8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新政,陆资入岛取得实际进展,更多的台湾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大陆游客带给台湾近1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2010年,ECFA黄金元年,大陆出台了包括鼓励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简化审批手续、帮助融资贷款等方面改进服务的政策,在扩大农产品采购和赴台旅游、扩大就业、考证办证、技能鉴定、方便就医、便捷往来等方面创造条件;
2011年,论坛公布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措施更多,旅游、航空、入出境、海西和平潭规划等方面都有涉及。这一年,赴台个人游开放,台湾夜生活拉到了厦门人的家门口;
2012年,论坛又发布8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新举措,涵盖台胞在大陆就业和大陆居民赴台游,便利台胞来往大陆、进口台湾大米以及促进两岸教育等;
2013年,论坛密集发布了惠及两岸民众新政策措施,内容涉及两岸人员往来、赴台旅游、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福建省政府宣布7项惠台政策;
2014年,论坛继续推动落实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既有探索两岸合作新领域新途径的政策,又有扶持中小台企、便利人员往来等多方面的举措。
6年来,海峡论坛“聚而论道”取得的共识,更是催生了一系列惠及两岸民众的政策和措施,两岸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好处。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海峡论坛一路走来,考虑两岸民众的真实需求,听民声、遵民意,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合作动能也愈加强劲。(李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