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品牌茶叶店陷入关门潮 大众化茶叶被看好

08.01.2015  11:48


  投资百万元的门店,营业不到18个月就关门了,新年元旦刚过,天毫茶业就悄悄地结束了其福州香格里拉店的“寿命”。

  而这已经是两个月内,在福州新权南路上关闭的第二家品牌茶叶店,曦瓜大红袍福州总店更是早已关门大吉。

  福建省茶业学会会长冯廷佺表示,事实上,新权南路上这些品牌茶企门店的频频关门,是今年整个茶企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背后隐藏的是所有茶企都要面临的转型问题,光靠专卖店不行了。

  投资百万元的门店营业不到一年半就关门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2013年7月份开始试营业,当时场面弄得十分隆重,据说整家店的耗资在百万元以上。不过2015年元旦刚过,1月4日这家营业仅仅18个月时间还不到的直营店就悄悄地关门了。

  据悉,在关门歇业当天,该店还对在售的许多白茶进行了半价出售。

  这家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的关门并不意味着白茶市场行情出现回落。有业内人士分析,总体来看,白茶市场依然处在一个稳步上升的时期,在未来两三年内应该都是如此。

  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的一名负责人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关门歇业主要是因为租金压力。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营业面积达到180平方米,一个月的租金就要4万多元,每年还要按照10%的速度增长,这样一来,今年的租金可能要达到五六十万元。

  同样是位于该地段的香巴拉茶业香格里拉店的店长李女士向记者表示,按照自家40多平方米的店面来算,每月的房租需要一万多元,配上一名店长和两名员工,店长的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员工的工资2500元。天冷的季节,每月的水电费600多元,而夏季茶叶需要低温保鲜,水电费这一块的成本会更高。单单这些算下来,一年的费用已经超过了20万元。

  “现在专卖店销售不行了,利润增长也很缓慢,每个月不亏本就算不错了。”李女士坦言,之前的门店面积要更大些,员工也有五六个,现在不求专卖店能赚钱,只要能维持品牌形象就够了,主要销售渠道是经销商,给予他们五折甚至四折优惠,实现以价换量。此外,线上销售也是公司现在发力的一大方向。

  福建省茶业学会会长冯廷佺表示,事实上,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的歇业是整个茶企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背后隐藏的是所有茶企都要面临的转型问题,光靠专卖店不行了。

  高店租、品种单一使品牌茶叶店陷入关门潮

  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实际从去年至今,品牌茶叶店的关门潮一直都在悄悄进行着。

  就在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关门前的一个月前,同一地段的曦瓜大红袍福州总店已经在进行店面招租。东南快报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曦瓜大红袍福州总店同样在2013年7月份正式落户榕城,据悉面积约800平方米,仅装修就花了五百多万元,但是营业不到一年半就宣告关门。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福州的品牌茶叶专卖店普遍陷入“关门潮”,据其粗略估计,到目前为止,包括中闽魏氏这样的大品牌也已经撤掉了十几家门店。

  冯廷佺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原来很多福建品牌的茶企通过专卖店快速发展起来,但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近年来房地产泡沫明显膨胀,高房价拉高了高店租,盈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店租的增长速度,加上人力成本也在快速递增。

  福州明岩茶业总经理郑国认为,品种过于单一也是专卖店模式存在的缺陷,这样一来成本无法被分担。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诸如天毫茶业福州香格里拉店这样的茶叶店都是以做礼品茶为主,定位的还是高端人群,礼品茶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福建品品香茶业公司总经理邵克平称,现在公司经营红茶、岩茶的旗舰店都在以30%到40%的幅度缩减。

  “年底银行要收贷,很多小微茶企在第二年初不能及时把钱贷出来。专卖店占用了太多的资金,如果没有其他的销售渠道作支撑,也没有大众化的产品做基础,那么资金链就会很紧张。”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毕晓军表示,资金一旦紧张,就必然会影响来年企业的整体布局,就有可能关掉一些门店。

  业内人士认为,茶叶销售与经济形势密不可分,专卖店的存在形式必然有个进化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没有品牌的厚利时代;第二个阶段,是做品牌的暴利时代;第三个阶段,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茶叶由豪华走向简约,为控制经营成本,茶叶专卖店也必然从临街门店转向租金成本更低的次商圈或者办公室、住所等。

  质优价廉的大众化茶叶产品开始占领市场

  毕晓军认为,所谓大众化产品,就是让茶叶真正回归“民生茶”,摒弃掉奢华的包装和过度的宣传,让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质优价廉的茶叶,这样一来大众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被挖掘出来。同时渠道建设也要同步跟上,“要想在原来定位中高端的品牌茶业专卖店里主推民生茶,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

  在新权南路上的许多品牌茶叶专卖店内,一斤售价在300元到500元的茶叶往往是各家门店的主推产品。一名店员表示,300元到500元的茶叶买的人更多,事实上这个价位的茶叶已经成为各大品牌茶叶店的标准配置。

  “还有一斤一两万元的茶叶,现在一个月也卖不了一斤。”一名店员指着橱柜里的一盒“天价”茶叶说。

  “大众茶处于刚需状态,当礼品茶受挫之时,大众茶却可以傲立不倒。”毕晓军说。毕晓军举了一个例子,在高端礼品茶被“”住的背景下,但是像“海堤茶叶”这样的品牌在厦门却逆市飘红,因为定位符合市场潮流。在“海堤茶叶”专卖店,10元左右的茶叶单品却成为销售主力。尽管这些年物价上涨,但茶叶的老牌单品在价格上却并未有很大的提高。

  冯廷佺认为,归根结底,茶企要让成本尽可能被分担,就要向多种渠道进行拓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卖店这一种形式。而一些茶企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例如,九峰茗茶已经开发了18元、39元、60元和80元等适合商超的系列产品,试点运作山西美特好和福建永辉超市,还构建了网络天猫、淘宝等线上渠道等。

  而郑国在接受东南快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了一种专柜经销模式。现在的茶企采取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以后茶企只负责把自己的品牌做好,销售的工作可以交给众多经销商来完成,今后传统的茶商将向生产商和渠道整合商的身份转变。

  “专柜经销的好处是,如果你的品牌在市场上反响好,经销商就会很乐意帮企业完成销售,企业省下了门店建设要花费的巨额成本,还不用担心销路,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郑国说。

  此外,如今不少茶企还会通过展台、品鉴会、俱乐部等形式增加与顾客相互沟通的空间,通过与顾客的互动,建立其固定的营销圈子,更易于品牌的推广,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果。(记者周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