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祭 ——写在烈士纪念日之际

30.09.2014  16:25

一回又一回,感天动地的英烈故事撞击着我们的心。那决绝神情,那柔肠铁骨,那慷慨悲歌,仿佛从岁月深处浮现,穿越时空,萦绕在我们周围。

一批又一批,让人民获得幸福而自己归于沉寂,正是无数位英烈的心愿。然而,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忘记。惟有张扬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躯干;惟有传承先烈遗志,才有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对近代、现代、当代的无数英烈深深地鞠躬:你们的英名,将如你们为之献身的这片辽阔而深厚的土地一样——不朽。

英烈之魂

——一种凛然正气涤荡心灵

深秋,和尚崮耸立在沂蒙山苍凉的群峰之间。

73年前,有17名八路军战士在这里跳下悬崖。

那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1941年11月底,八路军山东纵队一部被十倍于己的日伪军包围。

这一仗歼敌300余人,而172名八路军,有164人壮烈殉国。包括最后集体跳崖的17名勇士。

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对强敌而不惧,临死神而不屈。

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是所有英烈的共同抉择,而每位英烈又各有不同的壮烈。

——谭嗣同,是从容。

1898年,这位戊戌变法领导人端坐家中,静待抓捕者上门。友人再三劝他出走,他将定不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邱少云,是坚忍。

1952年,这位抗美援朝战士与战友一起潜伏在敌阵地前的草丛中,突然被敌人的侦察燃烧弹点着衣服,烈火从棉衣烧到头发,烧进皮肉。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郭永怀,是忠诚。

1968年,这位带着“两弹一星”重要研究数据的科学家遭遇飞机失事。唯一的幸存者回忆说,在飞机失去方向的刹那,有人高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他们的事迹,已定格为最为勇毅的中国形象。他们的精神,穿透历史,点燃后人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