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马英九妥善处理张显耀案为两岸关系止血

26.08.2014  10:22

      【环球网综合报道】香港“中评社”24日社评,原题《莫让张显耀案成两岸关系的绊脚石》,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来,台湾陆委会特任副主委兼海基会副董事长、秘书长张显耀去职一案,不仅在台湾政坛引发强烈地震,而且也为两岸关系投下一颗震撼弹。两岸关系能否经受住考验,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方向和势头,颇为引人关注。

  张显耀一案发展至今,虽然没有最后定论,但其主要影响都是负面的,对台湾及两岸关系而言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对台湾方面而言,首当其冲的是马当局及其执政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受到重大打击。以身份和地位来讲,张显耀绝对不是普通的政务官。以他所供职的陆委会来讲,在台湾“行政院”是十分重要的部门,而且张又是仅次于陆委会主委的特任副主委,同时也是与大陆谈判的首席代表,可以说是马英九最信赖、最重用的核心幕僚。不论张显耀去职出于什么原因,对台湾的最高领导人马英九而言,是严重的用人不当,用人不察。若按这样追究起来,马英九也难逃其咎,这对马来讲当然是重创。

  从张显耀个人的反应来看,可说是相当激烈。张的抗争理由也有很多,不管什么理由,其矛头都是指向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这对身兼“总统”及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来讲,其个人威信受到重大打击,而且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是含混不清,越是粗糙不明,则对马英九的打击就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张显耀案越是拖下去,对台湾的整个政治体制、司法体制都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对国民党的执政地位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动摇效应。这对于目前民调持续低迷,而且进入年底县市选举百日冲刺阶段的国民党,更是雪上加霜。若国民党内部因张案产生一系列连锁负面影响,伤及蓝营内部的团结力,那么国民党的政治前景将更加堪忧。

  张案在台湾政坛引发轩然大波,对两岸关系来讲也将产生严重冲击。两岸关系6年多来保持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主要就是国共两党达成的政治互信,共同坚持和平发展的方向。若张案对国民党及马当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发酵,国民党执政地位堪忧,则势必影响国共合作,影响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两岸关系大局将充满更多变数。

  至于传出的张显耀涉及“泄密”、“通共”罪名,一方面对马英九执政而言是威信扫地,另一方面也将给两岸关系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两岸双方的政治互信将受到严重损害,首当其冲的就是两岸制度化协商进程将因此受到阻力。台湾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以“通共”的嫌疑被裁撤,那么后续的两岸协商,包括货品贸易谈判、争端协调机制、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等诸项内容,必然会受到牵涉影响,这其中既包括台湾人事方面频繁更迭造成的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两岸互信受到了损害,基础开始出现动摇。

  张显耀案已经为两岸协商机制造成了损害,也为两岸共同敲响了警钟。不论张案的最终处理结果如何,未来两岸在推进交流合作中,必然要先处理互信的问题,然后才是如何互利的问题。政治互信将会被提到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这是双方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及时扫清台湾人事变动,特别是台湾代表“通谍”嫌疑带来的政治阴影,两岸更深、更广的交流合作必将窒碍难行。

  更为重要的是,张显耀“通共”嫌疑将对两岸民意的进一步交流、融合产生阻力作用。两岸经历数十年的对立、隔阂状态,两岸民意在很大程度上都还没有相互充分了解与认同,特别是在敏感的政治问题上还存有对立甚至是敌对思维。客观而言,两岸民意之间的不信任、不认同在短期内都不可能消除和化解。而在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一系列矛盾与问题不断凸显,政治问题已经横亘在两岸交流合作之间,不易解决,ECFA后续协商也因政治问题受到相当的阻力。正在此时,张显耀涉嫌“通共”,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两岸民意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是对立情绪,“两岸一家亲”也会受到两岸敌对冷战思维的冲击与影响,这对两岸关系大局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目前,对马当局来讲,如何及时、妥善处理张显耀案,如何为台湾、为两岸关系停损、止血是至为关键的一步,这不仅关系到国民党的政治前景,更关系到两岸和平发展的未来。希望台湾有关部门能够秉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及早厘清张案,将其对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更为稳定、安宁的环境,继续保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这是两岸的福祉所在,希望所在。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