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芙蓉别岛”石刻现身西湖 为芙蓉园招牌
游客在观看刻有“芙蓉别岛”的 太湖石,这块石头来自芙蓉园
石上刻着“半亩”字样
7月16日讯 “朱紫坊芙蓉园内的‘芙蓉别岛’石刻在西湖找到了。”昨天,文史爱好者郑子端向本报记者反映了这一情况。
昨天,在从西湖柳堤通往宛在堂的月亮门边上,也即姐妹亭东侧的湖边,记者找到了这块插砌在月亮门与石护栏之间的假山石。这块石头是太湖石,形状不规则,高约1.5米,宽六七十厘米,石头正面长有青苔,上面用楷体竖刻着“芙蓉别岛”四个繁体字。
郑子端介绍说:“‘芙蓉别岛’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名园芙蓉园的招牌。这石刻相当好,字相当漂亮,刻工也好,是西湖较好的石刻之一。”
“除了这块假山石,芙蓉园还有几块有记载的石刻也流落到西湖。”说着,郑子端带记者去找这些石头。在“芙蓉别岛”石头附近,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吴迈抗日爱国诗刻石头(其背面为“三百三十有三士”石刻)的底部,有一块用来支撑吴迈诗刻的小太湖石,石头从右往左刻有“半亩”两个小字。在宛在堂前花坛内的碧桃树下,有一块裂纹密布的假山石,上面竖刻着两个小楷字“圭卣(guīyǒu)”。
共2页 1 2记者采访了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据他介绍,芙蓉园又称芙蓉别岛,毗邻武陵别墅(武陵园),位于朱紫坊花园19号、21号、23号,古时规模甚大,东通法海寺前,北达朱紫坊,又有小径通府学里,是福州以精巧著称的古园林,旧时为骚人雅士宴集之所。它的主座原是宋朝参知政事陈的芙蓉别馆,因遍植芙蓉故名,明初籍于官,其园遂废。东座为晚明内阁首辅叶向高别业,相传曹学佺也曾读书其中,其后数易其主。清光绪年间,布政使龚易图宦归,购此并重修,辟“芙蓉别岛”(主座),构“武陵园”(邻座)等,园林布局优美。20世纪50年代,芙蓉园曾作为市民革和省妇联办公场所,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园内北后院大部分为鼓楼公安分局办公场所,南院改作民居。
“园内假山奇石嶙峋,中有太湖石十余挺,长皆丈余,大盈桌面,传为曹学佺石仓园旧物。此外,还有从他处移来的先朝古迹,如刻有‘圭卣’‘石城’‘半亩’等字的石头。”卢美松说,20世纪50年代,园内尚存两座假山、两口鱼池,其花亭雪洞、楼台水榭、曲桥回廊皆结构精致,尤以后一座假山布置最为出色:池上一峰直立,镌有“芙蓉别岛”四字,假山之上有“文笔临空”“鹭臂吟风”“栖霞洞”“桂枝”“玉笋”“石城”“丫鬟”“松下”等石刻。芙蓉园历经沧桑,如今园内假山奇石多已拆运、安置在西湖公园等处,园内尚存部分假山、两口鱼池和亭台楼阁等园景遗迹。
芙蓉园的标志性石刻“芙蓉别岛”是如何流落到西湖的呢?据西湖公园管理处园容科科长翁珠华介绍,这块石头是1956年芙蓉园改造时搬到西湖公园的,西湖公园保护得也很好,现在字迹还很清晰,去年文史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这块石头。
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芙蓉别岛’这块石头,我们愿意物归原主,将其还给正在修缮中的朱紫坊芙蓉园。芙蓉园文化底蕴深厚,这块石头放在那里比放在西湖更有价值,更能发挥作用。目前双方已在接洽中,近期将运走。”
(福州晚报记者 綦芬/文 张人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