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不如预期?人家就想拍一部赚钱的戏
对一个时代整体气质的把握,对于编剧、导演都是很大的难题。时代越近越好办,越远难度越大,甚至成为不可能之任务。我对《芈月传》有期待,可惜《芈月传》做得不好。
《芈月传》开播时,正好在家,陪看了两集,孙俪依然小家碧玉,表演上努力和甄嬛划清界限,没太看出是在楚国。抄起书来翻,看到王后偷偷给嫔妃下避孕药,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致。
《甄嬛传》看了不少集,人物妥当,台词精到,陈建斌回到后宫消沉惫懒,显示出导演演员对清宫题材的熟稔,人物的气质和语言,密谋暗算的人际关系,和现在也相差不多。这也是清宫戏受各方欢迎的原因,导演把得住,演员演得来,老百姓看得懂。
但《芈月传》就不同了,那是战国的事,楚国秦国,又是文化个性最鲜明的国家,衣着服饰性格,都带有边陲部族的痕迹,拍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一般的导演也就罢了,不抱什么期待,《芈月传》倒也能看,但郑晓龙是谁?无论《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还是《金婚》,都是堪为时代作传的好剧。马列主义老太太,艺术家混在北京,厮打一辈子的两口子,闭上眼睛都知道是哪个年代的人。因为真实而可信,是做电影电视的基本功,这方面郑晓龙导演是大家,我也因为他对《芈月传》有期待,可惜《芈月传》做得不好。
做得不好在哪里?那不是战国,也不像郑晓龙的戏。
电视剧导演里面,拍历史剧影响较大的是胡玫,她的爱好是用剧押当下政治,《雍正王朝》影响很大,因为影射了当时的改革,《汉武大帝》也受好评,北大教授张颐武评价说反映了“强者精神与盛世情怀”。当时最好的一篇评论,是马戎戎的《那不是我心中的汉朝》,文中写道:“汉是一个民族的少年时代,那少年还未经儒家调教,朴拙雄浑,有着一种蓬勃的朝气和野性,崇尚原始的力量。”“《汉武大帝》最失败的地方,正是在于对整体的汉朝气质的把握。”
对一个时代整体气质的把握,对于编剧、导演都是很大的难题。时代越近越好办,越远难度越大,甚至成为不可能之任务。胡玫拍清宫戏的政治权斗还行,拍汉武大帝就有点偏,但还算靠谱,再往前走到周润发的《孔子》,可就离谱了。这没办法,难度大,太考验功力。
有阵子,导演们喜欢拍战国,张艺谋陈凯歌也都拍过,张艺谋的《英雄》就不说了,不在讨论之列,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值得说道说道。我的偏见,《荆轲刺秦王》是战国影视剧里第一,虽然当年票房败了,让陈凯歌相当受挫,也影响了后来的拍摄,一怒拍出个《无极》。
《荆轲刺秦王》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人物的塑造出色,尤其李雪健的嬴政,当时看不可信,越想越真实,越像个秦国人。电影最好的地方,是拿住了战国神韵和秦国的精气神,尚武朴实,简单直接,隐忍又歇斯底里,陈凯歌对秦国的把握深入魂魄,这是巅峰期陈凯歌的杰出之处。
看过李雪健谈“刺秦”,说“秦代人的特点是‘拙’,从兵马俑、汉画像砖、先秦青铜器和字画里,我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我的表演风格不能太随意,也不能太雕琢。一句话,那时候的人,心眼儿实,为实现理想,一根筋。”拙就是秦国人的神韵,当时齐国是文化大国,燕国赵国沾了点匈奴气,但也人文繁盛,楚国是从野蛮迈向文明的国度,他们一个共同点就是瞧不上秦国,但又得怕得要死,因为秦国太野。在冷兵器时代,谁野谁能赢。
这个“野”字,体现在视觉上就是“拙”,李雪健能理解到这一点,演《荆轲刺秦王》就不离谱。陈凯歌为中国观众捧出一部真正的史诗,可惜观众们不识货,伤心陈凯歌从此走上了不靠谱的道路。尽管功力从此懈了,他的《赵氏孤儿》前半小时,仍然堪称经典,有汉朝气象。
说了这么些,有点不好意思,对《芈月传》太过苛求了,人家就想拍一部赚钱的戏,干嘛要求那么高呢。没办法,谁让我相信郑晓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