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过年,告别“舌尖上的浪费”
够吃就好不浪费。
“每到过年,婆婆就会变身购物狂。这不,家里的年货已经堆成了小山。很多东西最后都只能一扔了之。”王女士抱怨道。
刘小姐也有同样的烦恼,“疯狂过年”的人是她父亲。“家里的双开门冰箱已被塞得满满的,我爸特地又去买了个冰柜。他还团购了半头猪、半头羊。”刘小姐说,“老爸不仅囤货不手软,做起饭菜也是大手笔。佛跳墙煮了一大缸,糟鱼装了一整个高压锅,卤味得用脸盆装。”
相比之下,40岁的张女士理智得多。她的原则是每样菜都少
买一些,够吃即可。“年前,很多东西的价格都会比平时高一些。我一般会提早一个星期买一些生鲜,冷冻起来。年三十晚上,家人一起准备饭菜,贴福字、贴春联,看春节晚会。过去说‘宁省一月,不省一节’,那是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如今物质生活好了,更讲究返璞归真。比起昂贵的年夜饭,一家人在一起做出的普通饭菜更能吃出归属感。”
记者发现,像张女士一样节俭过年的市民越来越多。“国家倡导勤俭过年,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我们非常支持。这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不贪多,不求面子和名贵,合适就好,舒服就好,有一家人的情意就好。”一位市民说。
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市餐馆发现,餐饮业也悄然改变观念,“文明餐桌行动”正在开展。福州市大多餐饮门店醒目位置都张贴着“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主动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主动提供免费打包餐盒、主动提醒顾客不要酒后驾车。如今,分餐制、吃不完就打包已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共识。
“年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培育起来的节日之风。在老百姓心中,年风应该是五谷丰登的勤俭之风。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节俭过年的意识,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进步和朴素理念的回归,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文明的回归,是时代的进步。”民俗专家林焱教授告诉记者,如此年味非但没有减弱,反倒更足了,因为“年味更重要的是伦理与文化的丰盈,而不是物质层面的奢侈”。(福建日报 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