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福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感染艾滋增多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toZero)。今年已经是向“零”艾滋迈进的第五个年头,11月30日,省卫计委、省疾控中心等多部门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前福旺广场举行主题日宣传活动。
2030年有望结束艾滋病流行
在活动现场,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所长颜苹苹主任医师介绍,2015年7月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全球艾滋病蔓延趋势报告,称全球已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遏制并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目标,并有望实现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目标。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日前明确提出,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快速通道”目标,设定到2020年实现“90-90-90”目标,具体为9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自己知道自身的感染状况、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到治疗及90%接受治疗的病人体内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未来5年是实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关键。
正视中老年人性需求加强科普力度
在活动现场,东南快报记者获悉,我省近年来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50岁以上中老年感染者的感染数量在逐年上升。2015年1-10月,福建省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50岁的病例占25.5%,部分地区当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50岁的病例占50%以上。
据省疾控中心高危人群干预科潘蕴蛟介绍,经性传播是我国当前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福建省,九成半以上感染者因性染艾。由于青壮年处于性活跃期,因此,在防艾工作中受到极大的重视。然而,近年来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中,≥50岁的中老年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该群体在全国当年(季)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从18.3%上升到27.1%,男女性别比约为3:1。2015年1-10月,福建省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50岁的病例占25.5%,部分地区当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50岁的病例占50%以上。
此外,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期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省4个县区针对≥50岁男性病例开展的一项回顾性调查显示,80名调查对象在诊断感染艾滋病前,近半数有多性伴性行为,九成有异性商业性行为,商业性行为的发生地点多为出租屋、按摩店等低档暗娼场所。不论哪种性行为形式,安全套的使用率不足10%。
经综合判断,与低档暗娼发生性行为应该是中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这与广西、云南、湖南等省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省疾控中心专家呼吁,大家应正视中老年人的性需求,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艾滋病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中老年人对艾滋病的认知,转变危险行为,采取保护措施,减少艾滋病对中老年人的危害。
相关数据
今年1-9月,性传播占新报告感染人数93.9%,异性传播占66.5%、男男同性性传播占27.4%。
根据全国1888个高危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反映,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一直持续上升,吸毒人群感染率从2006年开始持续下降。在不同地方,如大城市、省会城市,新报告感染者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占50%左右,在北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这些地方甚至接近80%。
全国所有县(区)均具备艾滋病初筛检测能力;挽救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10倍。
全国现有4152个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正在为35.4万名感染者/病人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干预覆盖率接近80%。
全国共设立770个门诊,为17.2万名吸毒人员提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注射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新发感染已经下降。
艾滋病病死率由2005年的17.9%下降到2013年的6.6%,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的新发感染率从2006年的0.95%下降到2014年的0.12%,母婴传播率由采取干预措施前的34.8%下降到2014年的6.1%。
截至2015年9月,各项目县实现了将病例从疾控中心移交给定点医院的目标,累计开展HIV抗体筛查194430人次,新增治疗病例540人,管理在治病例1665人,培训医务人员1109人次,开展督导和技术支持达30次,新增病毒载量仪器3台,开发了十余种宣传物品,项目指标包括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病毒载量抑制率和转介治疗成功率均达80%以上。
了解艾滋病只需要5分钟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表现出各种艾滋病症状,平均有7-10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感染者本人几乎没有特别的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避免多性伴、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
一起吃饭、共用水杯、共用电话、共用游泳池、共用卫生间、衣服放在一起洗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