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船政学堂》: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国近代史

23.08.2014  16:17

   编者按: 为纪念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展现福建船政精英悲壮救国的经历,福州市委宣传部与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广播影视集团、马尾区委宣传部联合摄制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6集),已于6月29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天20:00连续播出,产生积极反响。相关专家学者对纪录片作了精彩点评,现选取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为一个好角度,演员摄像一起忙。(资料图)

船政学生车间实习”拍摄地就是当年马尾船厂真实历史遗存。(资料图)

  碰触历史影像后的当代脉搏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罗成琰

  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学堂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记录了民族先驱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刻画了船政学子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

  一部船政学堂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开放史。《船政学堂》以“见物更见人”的故事化方式娓娓道来,将晚清“千年未有之变局”中船政学子一腔热血报国不成,却仍对国家抱有无奈幻想的矛盾痛苦心态,刻画得入骨三分。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时而为船政人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时而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

  然而区区一所船政学堂,又怎能修补得了大清帝国这艘早已千疮百孔的破船?清朝多次厉行“海禁”政策,在关上追赶世界潮流大门的同时,也拱手让出了关乎国运的制海权。甲午一战,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不仅由于国力的衰落、清政府政治上的软弱无能和军事上的消极避战,更源于封建制度的病入膏肓与举国民众的昏睡麻木。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透过《船政学堂》精心打造的历史影像,我们依然能看到船政人的熠熠光彩:面对先进的西方文明,船政人兼收并蓄,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竞领风骚,这是民族自强的崭新气象;面对无可挽回的失败,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等壮烈殉国,这是民族自尊的泱泱气节;面对武昌起义部队,时任清朝海军统制萨镇冰弃舰出走,不作“同室相残”,这是顺应民心的坦荡襟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华民族到了重返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候。今天的我们,不妨从早期坚定开放意识、具有世界眼光的先驱们身上获取精神营养和文化内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谱写好“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华彩篇章,实现“海洋强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