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调整带来琴岛蜕变 节假日居民不再“大逃离”

21.10.2015  12:28
航线调整带来琴岛蜕变 节假日居民不再“大逃离”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鼓浪屿正在逐渐回归宁静和古朴

  人民体育场附近,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悠闲地散步;

  三丘田码头,游客或手持地图问路,或驻足拍照;

  10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居民老蔡笑了,他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宁静;游客小苏也乐了,再也不用担心上岛“人挤人”了。

  厦鼓轮渡航线调整自去年10月20日正式实施,至今已满一年。一年来,进出鼓浪屿上班生活的居民,路途更加通畅;上岛观光游览的游客,旅途也更加舒适。

   一趟“高大上”的观光之旅

  逢节假日,在鹭江道的轮渡码头与鼓浪屿钢琴码头,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游客“攻进去”与居民“逃出来”的大迁移画面。一切改变,都源于一年前的那场调整——与厦鼓轮渡航线有关。

  2014年10月,厦鼓轮渡航线调整启动,最大的变化在于实现居民与游客分流。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厦门本地居民,过渡鼓浪屿都告别了“人挤人”。

  渡船不再像原来那般拥挤了,很舒适的候船大厅,很舒适的渡船。新启用的候船大厅,斥资5000多万元打造,按照机场航站楼“高大上”的标准来建设。

   一场提升品质的均衡布局

  宜居宜赏的鼓浪屿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航线调整推动了鼓浪屿客流分布的“均衡”发展,通过船班定员制,控制鼓浪屿的上岛人数。

  “以前,鼓浪屿最拥挤的就是龙头路商业街一带,都是被人流推着往前移动的,而岛上西北侧却鲜有人前往。”厦门轮渡公司说,“航线调整之后,鼓浪屿上三丘田、内厝澳两码头南北均匀布局,游客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合理。商业街的人少了,西北一带的游客却多了。”

  经过一年的运行,鼓浪屿终于告别了人山人海的历史。目前,鼓浪屿日均上岛人数保持在3万人次左右,即便黄金周达到6.5万人次的最大承载量上限,也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分流,岛上没那么拥挤了。

  人少了,鼓浪屿终于重新找回了曾经的幽雅安静。“宁静的感觉正在归来,干净的环境回来了。”航线调整后不久,岛上居民老柯如此评价,“以前,即便有钢琴声也是听不到的,因为游客太多,嘈杂喧嚣声早已盖住了音乐。现在的鼓浪屿,才有了从前的味道,安静下来之后,走在小巷中,又能听到久违的钢琴声、音乐声了。”

   记者观察

   与其说回归不如说一次蜕变

  彼时的鼓浪屿钢琴码头,曾是各色人群的聚集地——游客在这里集合,旅行社讲解员也全线“压阵”在这儿。

  如今,这里安静多了,拍照也不再是“大合影”。

  因为航线调整,游客改走另外两个码头,讲解员也随之“变阵”、“分流”。“航线调整后,我们改变了讲解员的分布。”温馨天天游负责人说,目前讲解员的配比是一半在三丘田码头,一半在内厝澳码头。

  其实,改变的,不仅仅如此。“以前人文景观游览线路,基本就在龙头片区看看万国建筑群。现在,我们还有闽南风味的内厝澳居民区,种德宫、宫保第、笔山洞等,都很受欢迎。”讲解员说。

  导报记者了解到,旅行社根据航线调整设计出了新的游览线路,导游要根据上岛时间、上岛码头、团友偏好设计不同的路线。比如,“贝壳博物馆—美华浴场—卢戆章像—百鸟园—菽庄花园”这条围绕内厝澳码头设计的新线路,就成为全新的鼓浪屿游览体验。

  鼓浪屿,与其说回到了旧时模样,不如说这是一次蜕变,不仅舒适度提升,游客的“体验度”也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