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的航空之路”:“榕树王”护卫过抗战空军后勤基地

11.12.2015  17:46

  

张昌达回忆:当年很多日本飞机在这上空盘旋,后来国民党兵把弹药库里的炮弹扔进前边的文川溪。

 

2009年7月23日,大陶口村民在榕树下河中捞砂,捞出两颗航空燃烧弹。

  

大陶口《张氏族谱》中的大陶口村房子旧貌:其中左边秀峰堂为油库,大琦公为驻兵,振士为下土楼(弹药库),振吉为上土楼(慎修堂)。

  编者按:三明日报12月4日B1“周末特刊”《百年前的飞天梦想》介绍了永安籍中国航空先驱李宝焌、刘佐成。抗战前夕,刘佐成被派往福州,主持修建王庄机场,后任福州飞机场场长、国民党空军将乐办事处主任等职。其实在永安还有一处与刘佐成紧密相关的航空设施,那就是抗战时期设在永安市小陶镇大陶口村的空军后勤基地。

  永安市小陶镇大陶口村文川溪河畔,一株古榕树遮天蔽日,这是三明地区发现最大的榕树。这树310年树龄,高33.8米,胸径3.38米,胸围10.38米,树冠38.6×34.2米,树身奇大,大约要八九个人才能合抱。

  “榕树王”周边有古堡、古村,70多年前,抗战时期,这一带是国民党空军后勤基地。

   全民抗战,腾出好房当油库弹药库

  大陶口村民张昌达,出生在1931年。他回忆说:“那时候我才10岁左右,油库就放在我家隔壁两屋楼的房子里。”

  隔壁那个房子,砖木结构,是国民党空军油库。

  张昌达说,油库就在院落中,油用许多铁桶装着,经常还听到油桶响动的声音,每天有国民党兵在这里执勤,国民党兵就住在离这不远的张大琦公祖房中,那些房子在大陶口村是最好的房子——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村民们腾出最好的房子来给抗战官兵居住和作为油品、弹药库。

   大树遮蔽,基地躲过日机空袭

  “放置炮弹的地方就在下土堡(振土楼)。”张昌达回忆说,那里放置了大量的航空炮弹,有的很大,像水桶一样粗,长大约有1米多。

  当时,省会内迁永安,日本对永安实施无差别轰炸,日本飞机也曾到过大陶口,在这株榕树上方天空中盘旋。

  “小时候我和父亲上山去挑柴火,亲眼目睹了很多飞机盘旋在古榕树的天空之上,还可以看到飞机上的膏药旗。”张昌达回忆说,古榕树与油库相距只有100余米,榕树与弹药库相距300米左右,估计日本兵是要轰炸弹药库与油库,当时,大陶口村山多林密,弹药库、油库附近还有20多株大枫树,估计日本飞机没能发现确切位置返回了。

   历史见证:溪里捞出航空燃烧弹

  基地危在旦夕!国民党兵将炮弹埋到下土堡地板下面,不久又将这些炮弹全部扔到古榕树下的文川溪水潭中。

  当年空军基地的旧址,大多已不存在。下土堡至今尚存,是当地粮站。

  2009年7月23日,大陶口村民在榕树下的河中捞砂,居然捞出两颗没有爆炸的航空燃烧弹,炮弹长约80厘米,直径约20厘米,后来及时报告派出所及永安武装部,派出专家将这两颗航空燃烧弹销毁。永安机械厂专家根据炸弹的形制特征,判定其为解放战争前国民党军队留下的,炸弹内部的炸药等物保存完好,如果被引爆,其最大杀伤半径估计在50米到100米之间。

   士兵告诫:“长官刘佐成会批评”

  张昌达上过小学二年级,略懂得一些字和一点普通话。那时,他还是小孩子,天性好玩,常与小伙伴们跑到油库门前去玩,时间久了,这里的国民党兵与他们熟悉起来。

  张昌达至今还记得其中一次遭遇。

  小孩们在油库边转悠,很不安全。士兵就想办法进行教育。“如果大家答对,我就奖励给大家一个糖果。”一位国民党兵说着在泥土地板上写几个字:“空軍、油庫勿入內”,张昌达很快答了出来。士兵又在地板上写:“長官劉佐臣會批評”,张昌达又很快回答出来。随后那位士兵给小朋友们每人发了一个糖果,并且说:你们不要跑到这里玩,这是部队的油库。

  张昌达还回忆说:“我们经常还可以看到榕树下有用叉子吃罐头的美国人。”榕树正前方是大陶洋的道路与永连公路连接点,由于榕树长得枝繁叶茂,经常有美国汽车兵停在榕树下,靠在榕树上用叉子吃罐头,偶尔还拿出一些漂亮的纸张,用手暗示他们这群孩子,看谁跑得快,跑得最快者将获得一张漂亮的白纸。

   史料印证:刘佐成把基地设在这里

  《小陶镇志》第二十章“工商管理”第三节“集市贸易”中记载:抗战时期,从福建省府(福州)移至永安时开始,小陶的集市逐步趋向繁荣。当时国民党有一个交通运输汽车修理厂设在小陶(在长坂),另外还有国民党空军的一个油弹库也设在小陶(在大陶口),除驻扎一个汽车连外,还驻扎有一个特务连(守备部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福州沦陷,1938年4月鉴于日寇入侵,省政府迁到永安,王庄机场关闭。刘佐成率领官兵将汽油、炸弹等军用物资移至内地山区,跋涉于南平、将乐、沙县、永安等地。那时他被调到将乐任空军办事处主任,1941年,刘佐成带领航空地面人员辗转将乐、浙江、江西、闽北,最后把航空站油弹库转移到后方永安小陶大陶口村,这里也就成了抗战时期空军后勤基地。

  《小陶镇志》印证了张昌达老人的讲的故事。(黄光棉 朱昌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