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舒斌:布局网络在线教育 共绘互联网清朗蓝图

17.08.2014  02:19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在上线仪式上致辞

    新华网福州8月16日电(记者 谢丹 张志滨 见习记者 林斐然)新华网正式布局互联网在线教育,为互联网从业人员提供专业、便捷的在线教育。今日上午,“共建清新网络”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在线教育平台上线仪式在福州举行,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田舒斌表示,新华网将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与各方一起努力,共绘互联网清朗蓝图。

    互联网环境“喧嚣” 从业人员需求迫切

    田舒斌介绍,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这20年来,中国成为了世界主要的互联网大国。就从国内这个角度来看,全国网站350多万个,互联网的从业人数高达千万,它对于未来,无论是文化传播业的发展,还是当下时代经济的成长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这三年历程,田舒斌用“喧嚣”这两个字描述。他说,不管是桌面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在这几年的成长之中,从传播的视角来看,确实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一些问题。“这里面表现为,互联网大量内容方面的从业人员低龄化和未经专业的培训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出现一些个人的迷茫,以及在互联网领域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对于新闻传播内容的处理上的非专业能力,造成了对公众误导和公众对互联网不良的评价。

    “面对这样的态势,我们也在思考,特别是中央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开过工作会之后,明显地感觉到,不管是从管理部门还是普通受众都希望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田舒斌说,造成互联网还不够清朗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广大从业人员契合当下要求的背景下做好各项工作。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就是要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提升到当下党和国家,以及这么庞大的网民群体所需要的轨道上来。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新华网布局在线教育

    如何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田舒斌认为,一方面是要靠行政和法律的监管;另一方面,还是需要通过培训,尤其是当下人们能够比较接受的在线教育这样一些手段,尽快提高广大在职的互联网信息从业人员,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这一方面未经专业训练带来的一些迷茫和困惑。

    “政府在倡导广大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能力,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从业人员在这方面渴望得到培训。”田舒斌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网来做互联网信息人员培训这件事。

    为何采取在线教育的方式?田舒斌介绍,在大规模人员需要培训的情况下,不可能靠过去单一的100人,200人乃至300人集中起来开会、学习、培训的方式。“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在线教育。”田舒斌说,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新华网的在线教育契合于中央网信办的政策性和制度性的安排,联合网龙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共同来打造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在线教育的培训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是新华网在牵头,但是也凝聚和汇合了当下互联网从业人员最需要的国内顶尖的教学资源,包括像网龙这样的机构所提供的优质的在线体验进行支撑。

    特色与合作同步 好事务必办好

    新华网网络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在线教育平台上线仪式,标志着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在线教育这项业务在政府的倡导下,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的支持下,拉开了序幕。

    “用在线教育的方式来培训和提高互联网从业人员无疑是件新鲜的事情。”田舒斌表示,在线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仅仅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其在线下运作过程中更需要聆听来自社会各方的用户体验反馈。现场,他邀请广大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共同参与到在线教育事业中来,并提出使用在线教育平台的感受和建议。“我们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把这件事办好。”田舒斌说。

    田舒斌透露,新华网网络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在线教育平台在下阶段除了会集纳更多高等院校教授和相关部门官员的精品讲座外,还将陆续邀请一些著名的网络从业人士分享自己的从业经验,与全国的网络信息从业人员共享这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相关专题:

    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在线教育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