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落幕槽点不断 下个月将播出第八集《花絮》

01.06.2014  10:45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片部分前晚收官。第七集《三餐》聚焦了众多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应试教育、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逃离北上广……网友调侃,这更像《焦点访谈》,就是访得不够透彻。对此,总导演陈晓卿依然坚持“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的理念。

其实,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就争议声不断。但“舌粉”们边看边骂,骂了依然期待下一集乃至下一季。据陈晓卿介绍,《舌尖2》预计6月下旬将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再次播出,并且是两季连播,每天一集。第二季的内容将重新剪辑,第八集《花絮》将作为最后一集播出。

槽点1:

人文过度、美食不足

单纯而诚恳地为广大“吃货”服务是《舌尖1》收视率的保证。除此以外,恰到好处的人文关怀、人情风俗渗透在细节中,美食之外还有故事,于是大获好评。到了《舌尖2》,制作组显然是野心大了。于是,拿好纸巾准备擦口水的观众发现,美食不见了,纸巾似乎得用来改擦眼泪。

舌尖2》最后一集《三餐》堪称“本季跑题之集大成者”。家庭故事依然是主线,美食成了配角。广东的律师、陪读的母亲、离开北京的夫妻,中间花了几分钟在富士康拍食堂,就连高考、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社会问题也混进去了。

许多网友表示不解:“全国有那么多企业,为什么偏偏把镜头对准了富士康的巨无霸食堂?是不是有植入广告嫌疑?还是要为富士康正什么名?”再说,那流水线操作的大锅菜真有那么好吃吗?网友“小熊猫很二”说:“政治、伦理、亲情、求学等一系列元素不应该在饮食文化中过多体现,喧宾夺主就不太好了,餐饮文化反而作为一个分枝被忽略。

但总导演陈晓卿的想法是,“人情比美食更有噱头”——生活要苦情,台词要煽情。也难怪有观众评价《舌尖2》的制作者“始终带有优越感,俯视民间、消费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