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8成是女性 表现为皮肤瘙痒等

16.05.2016  18:55

  福州新闻网5月4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王杨林)40多岁的刘女士近6年来每年都因为转氨酶升高前去就诊,有时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有时无明显不适感。可她每次检查都没发现体内有肝炎病毒,而且她不喝酒、也没有乱吃药,医生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可能。直到上个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医生解开了这个谜团——刘女士患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该医院主治医师林小钦向福州晚报记者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简单地说,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肝脏,导致肝脏慢性损伤,最终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等,严重者需肝移植。许多人对此病不了解,容易被误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治疗上都走过很多弯路,接受正确治疗时已出现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是个不小的群体,该医院2014年诊断出100多例,2015年诊断出200多例,八成是女性,多数人为40岁至60岁。

  “此病不会传染,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晚期治疗效果差。”林小钦说,该病初起症状隐匿,多数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乏力、皮肤瘙痒等,上述这名刘女士就是一名典型患者。

  刘女士2010年首次出现黄疸、乏力,查出转氨酶升高。此后她每年都会因为转氨酶升高前往医院就诊,却查不出病因,有时也无明显不适。上个月她来到孟超肝胆医院就诊,林小钦调阅了她几年来所有检查报告,结合她的病情,与科室主任陈丽芳、副主任医师柯坤宇等进行会诊,最终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经过该科室针对性治疗,一周内她转氨酶就降下来了,目前恢复良好。

  医生提醒,若查出转氨酶升高而又找不到酒精、药物、病毒等危险因素时,应高度怀疑该病。此病为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维持三年以上,患者不可擅自换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