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空间
从最初只有2艘捕捞船,到如今发展成具有远洋捕捞、基地运营、冷链物流、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等完整产业链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福州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借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事业版图与“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建海峡银行根据远洋渔业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办理跨境外汇业务的管理办法,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满足福州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跨境渔货款汇入、燃油款支出和对外投资购付等跨境收支需求。
截至目前,福建海峡银行共为福州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关联企业办理收汇600万美元,购付汇673万美元,并已完成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大力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建设海外基地。
“我们将深耕‘一带一路’,也希望更多企业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开辟互利互惠的合作新模式。”福州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平勇说。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挂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接沿线国家,积蓄“一带一路”合作新能量,搭建贸易新平台,打通物流新通道,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空间。
今年3月中旬以来,3艘新一代超级巨轮半月内相继靠泊厦门自贸片区内的厦门港,将衣服鞋帽、数码产品、海鲜食品、机电产品等大量货物从这里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显示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丝路海运”的复苏势头强劲。
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透露,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厦门港共开行了“丝路海运”航线470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75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4.87%,“丝路海运”运行情况已回升至疫情前的整体水平。
作为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丝路海运”开行一年多来已累计开通60条“海丝”航线,覆盖27个国家57个港口;累计开行2100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万标箱。
位于福州自贸片区的江阴港,今年一季度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复工复产后重现繁忙的江阴港区,开启全速通关模式,借助开放优势与4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区内企业设立了36个“海丝”跨境电商海外仓。
不只是向海上延伸,福建自贸试验区在陆上也开辟了顺畅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从厦门自贸片区驶出的中欧班列,已开通至欧洲和中亚及俄罗斯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现已累计发运706列;而且通过海铁联运,实现了海陆“丝路”的对接,也实现了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货物与欧洲、中亚的对接。
成立5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还建立了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走出去”服务联盟,推进马来西亚燕窝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进一步释放双向投资潜力,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燕窝是以“海丝”沿线东南亚国家为主产地的特色产品。厦门自贸片区利用改革高地优势,打开毛燕正规进口的准入门槛,打造从源头毛燕开始的阳光化、可追溯、全程可控制的燕窝全产业链平台。目前,厦门自贸片区燕窝平台净燕进口已占中国份额1/4。
据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透露,该片区已引进“一带一路”项目备案44项,核准“一带一路”沿线投资22项;支持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并购近200亿元人民币,推动纵腾网等网络企业设立37处海外仓,吸引澳洲百斯顿集团、美国宝曼公司在区内设立全球分拨中心。
此间专家认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在福建相叠加,使福建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建设同频共振,开创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空间。(闫旭)
【责任编辑:洪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