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27.04.2016  17:41

  厦门自贸片区建设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模式和发展经验。

  快意雄风海上来。

  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 江曙曜 张小燕崔昊)时代的大潮澎湃鹭江两岸,迎揽八面来风的厦门经济特区,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缘下,再次高擎着先行先试的旗帜,勇立潮头,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一轮创业热浪。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揭牌成立,区域面积43.78平方公里,厦门肩负起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使命。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多年来,充分发挥“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始终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多次指出,厦门自贸片区建设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模式和发展经验。

  大幕开启,波澜壮阔。从人民银行到公安部,从海关到国检,国家各部委自上而下以厦门片区创新实践为抓手,推进改革开放、两岸和平发展战略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挂牌一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出台38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厦门自贸片区改革创新。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一年来,厦门片区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来厦考察时“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显现特色,活力四射”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当好改革的掘进机、开放的破冰船,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先行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在探索中砥砺前行。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改革创新。挂牌以来,厦门片区出台了115个政策措施,推出194项创新举措,属全国首创的有30项。其中“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评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两岸青创基地获国台办授牌“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机会更多。海内外企业对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用脚投票”,可谓纷至沓来。自挂牌以来到4月20日的企业数是13243户,吸引注册资本总额1791.6亿元。在制度创新红利引领下,厦门片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厦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这是自贸片区内一个寻常的下午,一家外代报关行报关员小白,通过厦门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关港贸”查验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平台,为该公司代理的一票巴西石材预约了查验时间和地点。随后,小白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实时读取货物的查验状态。小白告诉记者:“以前从未想过查货物能像查快递一样方便,也不用奔波现场,效率太高了。”这个实时“关港贸”查验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的举措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公布的第七批创新举措中,被评为全国首创。

  如今,在厦门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上,金融服务、贸易许可、信用查询等87个服务项目都可以“一站式”办结,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与国检总局的数据直接对接的“单一窗口”平台,同时与海关总署数据通道对接,率先为一般贸易全面实现“一单两报”,实现“一个界面、一次递单、一点接入、统一管理”。2015年,平台为企业减负约1510万元,用户快速增长,已达近五千家,日单证处理量突破3万票,被商务部评为2015年自贸试验区最佳案例。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大势所趋。去年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主持召开了6次厦门自贸片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他要求“全市各区各部门要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共同努力探索,走出有厦门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发展之路。” 去年,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样的全国首创创新举措,厦门自贸片区一年拿出了30项。这些创新举措就是厦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个个的坚实步伐。

  王蒙徽在会上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突破力度,加大工作统筹力度,着眼于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市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对标新加坡等先进城市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一套对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

  厦门片区按照中共厦门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建立由107项指标体系构成的具有厦门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加速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经第三方对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从挂牌前的61位提升至4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