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自贸区负责人齐聚福州 知名智库专家建言献策

29.05.2015  22:07

国内知名智库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作主旨演讲

  福州新闻网5月19日讯 (记者 邱陵 文/图) 5月19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投资合作与发展创新论坛在福州举行,国内四个自贸区相关负责人、智库专家以及两岸企业代表共聚榕城,共同探讨自贸区的建设。

  此次论坛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商务局承办,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平台,重点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重要改革和开放试验平台的使命、如何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自广东、天津、福建及上海(扩区)4月21日挂牌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各地纷纷通过圆桌会议、论坛、研讨会等方式举办,但在福州片区投资合作与发展创新论坛上,国内四个自贸试验区负责人首次齐聚福州。上海,天津,广东横琴,福建的厦门、平潭、福州片区的负责人和方案的执笔人前来参会,通过短短一天的交流,共同学习,相互借鉴,探讨下一步的发展。

  当天上午,国内知名智库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等来榕参会并作主旨演讲,全方面、多层面探讨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内容涉及学习上海经验、两岸服务贸易、金融创新、跨境电商等方面内容,助推福州片区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国内首个自贸区,上海无疑是最早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地区之一,对于自贸区的建设,可以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石良平认为,自贸区是“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回想上海自贸区刚刚开办半年来,国内众多民企蜂拥而入,外商则静观不变,半年后,进驻的民企未获得优惠政策的预期,不乏失望之流,此时,外资大举进驻,产生巨大势能,带动投资热潮。

  “我感觉,福州自贸区或许也会面临类似现象,大家期待某些优惠政策,但是如果事先不搞清楚自己进驻的目的,即使进去了也会找不到商机。”石良平说,应该知道,自贸区是冲破传统的“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的概念,对制度进行深刻变革的战略举措,因为中国需要融入全球化,通过输出资本带动国际贸易,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

  运作一年多以来,上海自贸区收获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果实的同时,也面临着三大困惑,而这些困惑同时也存在于国内四大自贸区。

  据石良平介绍,这些困惑包括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遇到的法律法规障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遇到行政体制上的障碍;进一步开放服务业遇到自贸区范围太小的障碍。

  从目前来看,国家设立的四个自贸区,肩负不同使命,福建自贸区重点在两岸文章,扩大两岸经贸合作空间,是福建的终极目的。“下一步,政府要增加行政透明度的试验内容,除了公示制度外,还要进行决策透明度的试验。”石良平建议。

  在互联网+的战略趋势下,服务业已经和制造业高度融合,因此,石良平坚定地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改革任务,是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这是下一轮全球化的大趋势。

  对此,石良平列举了一些数据。目前,中国GDP总量9万亿美元,服务业占46%,为4.1万亿;预计2022年左右,中国GDP赶上美国,达到22万亿美元,届时服务业占比达58-60%,接近13万亿美元,估计其中将有5-6万亿美元的领域对外资开放,发展潜力和空间是不可想象的,这很可能带动形成中国第二波增长高潮。

  回到福建自贸区,石良平说,十多年来,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具备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没有进入,如果福建自贸区能在配套制度的制定上有所突破,一定会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此外,在开放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自贸区加快试验推进,如提高签证透明度,促进自然人的流动;跨境数据流动亟待出台管理办法;商务部1月发布的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外国投资者定义中纳入“实际控制”和“协议控制”VIE的概念,需在自贸区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