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愿戒毒机构面临窘境:北京仅剩一家收病人

26.06.2014  08:37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问题泛滥全球,我国面临的形势同样严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曾在2013年表示,截止当年5月底,中国吸食毒品群体达222万人。戒毒工作开展多年,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的戒毒措施有强制隔离戒毒和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是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所规定的戒毒措施之一,而自愿戒毒区别于强制性戒毒,是吸毒者意识到吸毒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与伤害,主动脱离毒瘾的过程。这两大戒毒渠道共同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戒毒措施的基本体系。

根据2010年卫生部、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强制隔离戒毒由公安司法机关负责,自愿戒毒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则由卫生部负责。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而符合资质的自愿戒毒机构由于自身的非盈利性等诸多原因,发展屡遭困境。

2011年,卫生部曾发起对全国戒毒医疗机构的审核评估和清理整顿工作。根据审核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符合条件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共计141所,其中,戒毒医院49所,医疗机构戒毒治疗科92个。这些机构均具备开展戒毒医疗机构资质。卫生部规定,未列入这141所机构名单的,不得开展自愿戒毒医疗服务。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自愿戒毒医疗机构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根据卫生部所公布的名单,北京有4家具有资质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但截至到2014年,仅北京戒毒中心一家医疗机构在接受戒毒病人。

自愿戒毒机构为何面临生存困难?在自愿戒毒工作中,国家并无财政支持,成本均由戒毒单位负责,很多自愿戒毒机构都在亏本运营。据记者了解,北京唯一一家仍在运营的戒毒中心——北京戒毒中心之所以能正常运转,也是因为其主管单位北京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承担了大部分运营成本。

宋森林,北京戒毒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作为我国自愿戒毒界知名资深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他一直在大力呼吁加强对自愿戒毒工作的重视,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政策方面。

作为北京现存的唯一一家接受病人且符合资质的自愿戒毒机构,北京戒毒中心有80张床位,可容纳一百多个病人进行戒毒治疗,现有病人仅30多人。收费低廉、设备先进、科学规范....。.对于戒毒人员来说,这些似乎都不具备吸引力。与此相比,各种并不具备资质的戒毒中心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个中原因不言而喻。宋森林表示,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更规范、收费更低,但由于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与很多无资质的资源戒毒机构相比,宣传上无疑处于劣势。

痛苦小、见效快”、“**万签保证协议,戒断无效全额退款”....。.在百度上搜索“自愿戒毒所”,不难发现类似的广告语。宋森林表示,戒毒工作中从不存在“彻底治疗”,具有不可控性。因为这是一种“大脑上的疾病” ,是大脑的结构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我国有个衡量戒毒工作的指标为“三年不复吸”——只要是三年内没有复吸,就是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09.8万名,3年未发现复吸人员仅有75.9万名。很多无资质的自愿戒毒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收费高。治疗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了戒毒工作的混乱。由于在网络上大肆宣传,甚至虚假宣传,导致戒毒人员并不了解真正情况而轻信了这些并无资质的戒毒机构。

宋森林解释,戒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步要解决躯体依赖,脱毒治疗,第二步则需继续康复治疗,解决的是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而北京目前唯一的一家具有资质的康复治疗中心——天堂河康复治疗中心也同样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这家康复中心由政府出资建立,由曾经的劳教所改制而来。康复所针对完成脱毒治疗的戒毒人员提供三个月的免费康复治疗,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指导。

如果仅仅停留在脱毒治疗,那么复吸率会在90%以上。”宋森林反复强调着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也表示,很多他的病人并不愿意去接受康复治疗,一方面是三个月的时间太长,很多人仍需要继续在社会上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隐私的担心,很害怕自己被“记录在案”。

宋森林表示,强制戒毒是我们国家主要的戒毒方式,对社会的安定和毒品问题的打击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自愿戒毒同样也应该受到重视,应该比现在发展的更好、更完善。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戒毒手段,它更易被戒毒人员接受,更加尊重人格和人权,但由于自愿戒毒的时间较短、没有系统的康复过程,降低复吸率是个较难的问题。如果自愿戒毒机构有着更完善的政策支持、更有力的财政支撑,更系统的运营流程,也许缓解的不仅仅是医疗机构的窘境,更会有效地促进整个戒毒工作的发展。 (记者宁静 邹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