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在抗击埃博拉一线)

30.11.2014  17:0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样本检测工作,工作强度和效率远超其他国家的实验室。这只是中国对西非疫区国家各项援助的一个缩影。中国的真诚帮助在当地获得了赞誉,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真心感激。

图上:中国检测队工作人员在移动实验室指挥舱内对疫情进行探讨。

图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指挥舱。

图片由中国检测队提供

我叫钱军,今年44岁,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员,也是首批支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队长。9月16日,我们抵达塞拉利昂后即投入到工作之中,并承担了大量的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样本检测工作。

在塞拉利昂,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埃博拉病毒样本检测量突破千例用时69天,而中国实验室仅34天

检测队共有29名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镇江康飞机器制造有限公司3个单位,队伍里年纪最大的53岁,年纪最小的28岁,队员大部分是中共党员。我们团队中有疾病预防控制专家,也有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大家在现场和实验室的工作经验丰富。

在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直在关注并从事相关研究。面对如此高风险病原体,此次是中国公共卫生专家、技术和移动实验室首次走出国门,意义重大。我们的检测试剂盒和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均由中国自主研制。来塞拉利昂之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在国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大家抵达塞拉利昂以后就迅速进入了角色。

初到塞拉利昂时,时间紧,任务重,陌生的环境和高风险病毒对大家身体、心理都是挑战。我们在第一时间完成物资装卸和清点,用近一周时间在原来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检验科基础上,完成固定实验室的改造和检测方案的优化。塞拉利昂时常断电,燃油紧张,水质差,大家不畏艰苦,迎难而上。9月24日,我们通过“盲样”检测,第一次和国际同行进行平行验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网络实验室考核,合格率百分之百。检测队9月28日开始正式检测,当天就达到检测20例以上的目标。塞拉利昂卫生部日前报告指出,塞拉利昂10月31日当天共检测233例埃博拉病毒样本,仅中国实验室就检测106例样本,占当日检测总量的近1/2。在塞拉利昂,美国、加拿大与南非3国的实验室埃博拉病毒样本检测量突破千例共花费了69天时间,中国实验室则只用34天就完成了同等检测任务量。

实验室所在的医院距离检测队驻地有1个小时车程,这段路程要经过4道关卡,关卡看到检测队的车辆一律放行。塞拉利昂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对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看到我们总会喊“中国”“埃博拉”等,很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