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坚实的大地 放飞想象的翅膀

22.10.2014  21:06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新媒体专电 2014年第43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脚踩坚实的大地,放飞想象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72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72年后的今天,习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且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新时期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大大提升了我们对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向文艺界发出的新号令。

蚕不吃桑叶难吐丝,蜂不采百花不酿蜜,文艺家离不开自己成长的肥沃土壤--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历史经验表明,古今中外但凡真正优秀的、富有永恒价值的文艺精品,从来都是艺术家们自己在生活一线的摸打滚爬中孕育出来的。恩格斯论述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时说:“他们几乎全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实践也表明,凡是自觉与人民打成一片,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跟上生活新节奏,把握人民新需求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的甚至成为名篇巨制。那些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人民,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所谓作品,不仅人民群众不会给予掌声和鲜花,有的连昙花一现的价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