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热水泡脚致猝死 专家:泡脚并非人人都适合
泡脚并非人人都适合
海峡网12月16日讯(记者 陈燕燕)天冷了,临睡前泡泡脚原本挺惬意,但最近微信上流传的两则新闻,却让不少市民惶恐:温州一名中年男子泡脚时猝死,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武汉一名中年女性,边看电视边泡脚,脑血管动脉瘤突然破裂,来不及抢救。
微信指出,热水泡脚后,可能心跳加速、血压骤升,甚至有截肢、猝死的风险。事实是否如此?14日,记者邀请了三名志愿者进行测试体验,发现泡脚后,他们的血压、心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此,福州多位专家也指出,泡脚是一种养生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下泡脚,并没有问题。但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一些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泡脚有一定的风险。
实验 泡脚半小时 血压变化不大
14日晚,记者邀三名志愿者,分别用足浴盆泡脚。按大多数人的习惯,此次实验的水温设定为42℃,时间为30分钟。
泡脚前,记者用电子血压计分别测量了志愿者的血压、心率,发现三人的测量数据都在正常范围。
泡脚后,记者再次测量,发现三名志愿者的血压和心率都有所变化,但血压波动的幅度都在10个毫米汞柱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其中,陈女士、陈先生年龄在35岁左右,身体健康,泡脚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林女士57岁,有轻微的糖尿病,泡脚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浮动略大,心率也加快了,但仍在安全范围(数据见表格)。
分析 猝死祸首是基础病 与泡脚无直接关系
“动脉瘤是个‘定时炸弹’,即使不泡脚,也可能猝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主任医师黄忠耀说,微信上流传的两则报道中,中年男女猝死与泡脚没有必然的关系,罪魁祸首应该是他们的基础病。
黄教授说,武汉女子的头部有动脉瘤。这是一种血管瘤,很容易破裂,很可能在短时间大出血,抢救的几率很低。但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少有征兆,不少人没发现,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而猝死的温州男子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他提醒,气温骤降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者明显增加。武汉女子发病时,正好遇到两大诱因,一是天气转冷,二是深夜用热水泡脚,都可能令血管受到血流压力变化的刺激。因此,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市民,应避免身体遭受冷暖刺激,少用过热的水洗澡、泡脚。
提醒 患有严重疾病 泡脚需谨慎
福州市老年医学会主任委员、福州第一医院老年科主任卓健说,适当地泡脚,能舒缓压力、祛除寒冷、促进睡眠,但泡脚也得讲究科学。
卓主任说,有个80多岁的福州依伯,原本就血压高、动脉硬化,他还独自到澡堂泡澡。泡的时间长了,依伯竟昏倒了。幸好澡堂离市一医院很近,医生及时抢救,依伯才逃过一劫。她分析,不宜泡脚的有这几类人:各种较严重出血的病人;怀孕和月经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高度紧张的人;足部有外伤、水疱、炎症、溃疡、水肿和静脉曲张等的病人。
还有些高血压患者希望通过泡脚或按摩脚底穴位来降低血压,这也是错误的。卓健分析,泡脚可能对血压有所影响,但影响并不明显。一般来说,只要血压是稳定的,没有感到不适,依旧可以泡脚。
小孩可泡脚 不会导致扁平足
“小孩泡脚,可能扁平足。”记者发现,微信上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称常用过热的水泡脚,会使小孩的足底韧带变形、松弛,诱发扁平足。
昨日,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副主任医师郭敬民说,这种说法不靠谱,小孩的扁平足大多是天生的,或者长期脚弓受挤压、承重太久造成的,与泡脚无关。但他建议,如果天气冷,小孩可以用40多摄氏度的热水洗脚,大人帮忙搓洗,10~15分钟即可,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但水温不能太烫,以孩子可以忍受为主,避免烫伤小孩娇嫩的皮肤,且一般情况下没必要在水中添加各种中药。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国医堂针灸推拿科副教授林丽莉也说,许多市民喜欢在泡脚时加点中药,用来活血、调节睡眠等,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可盲目添加,最好请教医生后,再根据需求适当添加。
还有些市民会把中药渣倒进水中泡脚。对此,林丽莉说,把当日喝剩的中药渣拿来泡脚是可以的,但有没实际用处、能吸收多少,目前还不确定。毕竟这些中药是内服的,而适合经皮吸收的从药物到剂量都是不同的。
●泡脚的好处:舒缓压力、祛除寒冷、促进睡眠
●这些人不宜泡脚:各种较严重出血的病人,如呕血、便血、妇科出血;怀孕和月经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高度紧张的人;足部有外伤、水疱、炎症、溃疡、水肿和静脉曲张等的病人
●这样泡脚最好:水温保持在35~43℃,自己不觉得烫为宜;每次泡脚时间在10~15分钟,若感觉不适,就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