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背起父亲上大学

12.06.2014  10:50
父亲的手掌肿大后,自己吃饭困难,王琳芳就一口一口地喂。

  初夏的天气,时晴时雨。

  5月24日中午,在泉州一家建筑规划设计公司实习的黎明职业大学学生王琳芳,一下班就冒着倾盆大雨,急匆匆往家里赶。

  此时,在泉州市区通巷西街昌盛路口附近,一幢工厂旧宿舍楼三层的房间里,51岁的王松生躺在床上,等着女儿按时回家。

  “平时顺路打包一些饭菜,今天中午给爸爸煮了一碗拌面。”王琳芳说,因为父亲无法下床,她去上班之前,都要在床边的小桌上放置面包、蛋黄派、八宝粥以及瓶装药品等,并在保温杯里加满开水,方便父亲拿取。

  自从2013年9月将病瘫的父亲从老家福安接到泉州,年仅22岁的王琳芳在半工半读中奔波劳碌着。相依为命的父女俩,在磨难中演绎着人间温情。

  “爸爸在,家就在”

  福安市溪潭镇吉坑村半岭自然村,是一个远离镇区的偏僻小山村,王琳芳的老家就在这里。在她童年的记忆中,母亲外出务工后就再也没有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妹妹很小的时候就送给别人抚养。在她读高三的时候,父母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父亲王松生患痛风结石已有20多年了,开始只是走路一瘸一拐并无大碍,4年前病情逐渐恶化,脚掌和手掌日益肿大,此后就基本瘫痪在床。

  “起初是三伯父帮忙照顾,3年前三伯父去世后,就转由大伯父照顾。后来,大伯父和大伯母都去了福安城关的儿子家,父亲就没人照顾了。”王琳芳说,那时她在离家很远的福安二中上学,经常请假回家照料父亲。

  有一次,王松生病情加重不得不送医院,但由于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一见好转就立即出院。坐车回村时,村里找不到一个青壮劳力帮忙,体重只有45公斤、身高仅152厘米的王琳芳,毅然背起55公斤重的父亲,从村口愣是走了四五百米的山路回到家里。

  那时,大约每隔一个月时间,王松生的双脚掌肿胀至一定程度,就会爆裂流脓。他说,他的父亲就有这个病,父亲去世前几年,也是瘫痪在床上,好在有儿女们轮流侍候。“我只有一个女儿,真是太拖累她了。”王松生噙着泪水说。

  2011年9月,到黎明职业大学报到后,王琳芳就计划在学校附近租房,要把父亲接到泉州。“听说是为了照顾瘫痪的病人,房东都不愿意把房子租给我。”王琳芳说,无奈之下向学校提出休学的请求,经老师一再劝说才作罢。

  身在泉州,王琳芳的心一直牵挂家中患病的父亲,一旦父亲病情有变,就立即请假,挤公交、坐动车,再换乘班车,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照料父亲。“我生怕失去爸爸,因为有爸爸在,家就在……”说到这,王琳芳的眼眶湿润了。

  2013年新学期开学的日子逼近了,眼见父亲的病情没有好转,她再次萌生休学念头。老师和同学得知这一情况,纷纷劝她“只剩不到一年就可以毕业了,中途放弃太可惜了”。

  为了兼顾学业和照料父亲,王琳芳痛下决心“把父亲从福安接到泉州”。2013年9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父女俩坐上了从福安开往泉州的大巴车。父亲因为行动不便,动身之前不吃不喝,以免中途要上洗手间,让王琳芳心疼不已。

   “咬咬牙,都会挺过去”

  到了泉州,父女俩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安顿了下来。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350元,对王琳芳来说虽然贵了点,但距离学校近且方便。王琳芳说:“爸爸睡床上,我在阳台打地铺,把爸爸接到身边来,感觉踏实多了。”

  此后,王琳芳的课余时间就开始连轴转。早上6点多起床,帮父亲洗脸刷牙、准备早餐,因为父亲的两只手掌肿大,筷子根本拿不了,调羹拿着也很吃力,她就一口一口地喂他;中午,一放学她就冲到食堂将饭菜打包,赶紧回家,她担心打包回来的菜太油腻、不新鲜,一有时间就自己下厨做饭;晚上,她都要帮父亲擦洗身子;深夜,待她洗完衣物,一天的活才算忙完,安心去睡。

  在照顾父亲的同时,王琳芳还挤出时间打工挣钱,分发广告单、张贴海报、到饭店端菜洗碗等。“这些活可以由自己调配时间,很努力的话,一个月也能赚八九百元。”她说。

  “最忧心的就是父亲病情发作。”王琳芳说,这也是她感觉最为煎熬、无助之时,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守在父亲身旁彻夜陪伴。“我只能安慰自己,没事的,咬咬牙,都会挺过去!”王琳芳边说边攥紧右拳,并做出一个弯臂下压的手势,为自己加油。

  “最困难的事,就是爸爸有时会遇到尿液不通等急症,只有送医院,通过插导尿管才能解决问题。”王琳芳说,还好,有时班上的同学闻讯就会过来帮忙,将父亲送到医院。

  经过女儿的悉心照料,王松生目前的病情有所好转。“现在,脚掌已经有四五个月没有发生爆裂了。”他说,最担心自己的臀部已经开始肿胀,恐怕以后连平躺着也有困难了。

  “为了照顾爸爸,我会加倍努力”

  日复一日的忙碌劳累,王琳芳没觉得有多苦,只是休息时间比别人少了而已。“只要早上比别人早起一些,晚上比别人晚睡,学习时间就有了。”她说。

  据了解,王琳芳在学校表现优秀,两年多来成绩都是班级前三名,多次获得奖学金,还是学校自律会女生部部长。学校的领导得知她的情况之后,第一时间来看望慰问,并为她办理了最大幅度的困难补助,同时也想过发动师生募捐,但被王琳芳婉拒了。“学校里还有同学比我更需要帮助呢!”她说。

  去年10月,泉州当地媒体报道了王琳芳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的事迹,引起社会关注,称赞她是“最美福安女孩”“最美90后”“最美大学生”,王琳芳还被推荐为“2013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候选人。与此同时,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也经常主动帮忙,让这对苦难的父女感受到了人间温情。

  今年春节前,一位被王琳芳称作“杨叔叔”的爱心人士,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工厂旧宿舍楼为父女俩租下了新的住所,重新粉刷,还安装了新的门窗和独立卫生间。还有的爱心人士为他们购置了床铺、轮椅以及冰箱、热水器、电视机、DVD机等电器。一位老中医登门为王松生义诊,临走前,还手把手地教王琳芳使用针灸、拔罐器等理疗用具,以缓解王松生的病痛。

  王琳芳的孝心也感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泉州宁德商会以及福安市关工委、文明办、教育局、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前往看望慰问。5月24日,省人大代表钟奶祥带领“福安畲族代表之家”的部分人大代表,专程赴泉州开展慰问活动,并来到附近的派出所反映父女俩住所治安问题,希望有关方面及时协调,为他们提供一个安稳的居住环境。

  今年1月,通过媒体得知王琳芳的事迹后,泉州一家建筑规划设计公司的老总邀请她进入公司实习,月工资2000元,从5月份起还加了薪,并希望她6月份毕业后继续留在公司上班。因为该公司就在学校的附近,离家不远,王琳芳欣然接受。“公司里大部分同事还不知道我的家庭情况,我不想在工作上有特殊关照,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她说。

  实习期间,王琳芳按时上下班,原本每周可以休息一天半,但她经常加班加点。“因为是新手嘛,白天干不完的活,就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多干点,也可以多学一点东西。”王琳芳说,只有周日的早上可以晚一点起床,那是一周里最轻松的时候。

  谈到毕业后的打算,父女俩的愿望是一致的,就是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和一个安定的住所。毕竟身处异乡,人地生疏,王松生希望能够和女儿一起回到老家福安。“走一步算一步吧。不过,为了照顾爸爸,我会加倍努力!”王琳芳的话语坚定而执着。

   为孝心点赞

  王国萍

  采访王琳芳及其父亲,心情始终是沉重的。相反,这个90后女生的言谈举止中,却没有一点儿“倒苦水”的成分,还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当问及依然有联系的母亲与妹妹的近况时,她不愿多谈,只是微笑地说“幸福就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数年如一日,王琳芳对病瘫在床的父亲不离不弃,把苦难当作历练,把责任扛在肩上,将孝心举过头顶,以一种乐观、豁达与超脱的境界,为社会树起了一个尽孝的标杆。

  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邻”。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让王琳芳的孝心不再孤单。

  毋庸置疑,在孝心面前,没有旁观者。对孝心的呵护,就是对孝德的倡行,传递的是一股社会正能量,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诚然,王琳芳的尽孝之路依旧艰难。但愿阳光普照,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为那些身陷逆境、遭遇困厄的特殊群体,构建起一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保障网,让社会多一些温情。

  透过王琳芳的境遇,我们相信,苦难不会摧毁人生,而是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