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节后存反弹机会 在“砸出的深坑”里继续淘金
中新网6月23日电 (证券频道 张明燕)上周大盘陷入宽幅调整,沪指周跌13.32%,创近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创业板3300点亦岌岌可危。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分析人士指出,目前60均线有强支撑作用,政策方面宽松预期尚存,端午节后可能出现反弹机会。
上周两市总市值蒸发超9万亿元 分析称资金面承压
A股上周绝杀,令股民黯然神伤。调查发现,亏10%的算“轻伤”,亏20%的也属寻常。沪深交易所披露数据显示,相比2015年6月12日沪深两市市值,6月19日两市市值缩水9.24万亿元,这相当于A股市值最大的两只个股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蒸发殆尽。
“疯牛”暂时掉头,机构一致认为是由于市场资金面承压。太平洋证券分析称,近期资金面收紧是对市场动能的釜底抽薪。首先,监管层持续收紧融资杠 杆政策,包括要求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其次,最大规模新股申购冻结资金逾7万亿,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短期冲击。第三,产业资本 继续疯狂减持,今年以来净减持额超过4500亿,远远高于去年1149亿的水平,对市场产生较大压力。
恰逢年中,企业结算和银行缴款等需求旺盛,也推动了资金抽离。市场素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六月跌多涨少。
资金操作出现分歧 113亿元沪股通资金入市抄底
面对近7年来最大周跌幅,抄底还是清仓?股民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股指一路走低,但成交量呈现出连续缩量态势。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预示着短线将要企稳。
摩根士丹利一份调查显示,6月有53%的投资者认为,A股市场已经存在泡沫,只有8%的人认为A股没有泡沫。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不少投资者开始赎回基金,而继上周大举撤离A股基金后,一些境外机构上周仍在持续做空A股。
相反,香港投资者则利用沪股通不断抄底。据港交所统计,6月19日,沪股通买入113.16亿元,卖出35.84亿元,净买入额为78亿元,为沪港通开通以来的次高值,仅次于去年11月17日开通当天的130亿元。
机构也呈现净买入姿势。今年前6个月,仅1月份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净卖出操作,净卖出金额达23亿元;2至4月机构净买入金额持续增,6月以来股 指高位震荡,但机构净买入金额上升至百亿元,尤其是6月15日、16日两个交易日,在大盘大幅下挫情况下,机构席位仍出现连续净买入。
权重蓝筹股或将补涨 股民切忌盲目抄底
接下来,股民如何在“砸出来的深坑”里继续“淘金”,成为当前首要问题。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涨幅最低的是保险、银行、多元金融等板块,权 重蓝筹股后期或许有补涨的需求,将带动股指企稳。目前,部分中小市值个股大幅调整,分析称以央企改革为代表的蓝筹股在不断酝酿机会。
券商人士对后市更看好长线。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对于传统行业或二线蓝筹,其中涨幅较小、又叠加重组或政策刺激的个股,包括国企改革、大金融改 革、军工整合、电力改革等,仍是可重点关注的中长线主题,对于中小盘方向,那些补涨、有利好预期且产业资本护盘自救的品种,也不应在短期非理性恐慌中跟风 杀跌。
此外,主要股东的增减持对二级市场有长期影响。据wind统计显示,从2015年1月3日到6月19日统计的增减持净值上看,今年增持金额最大的是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II行业,板块指数涨幅在排名中逐渐靠后。其中软件与服务行业走势最强,引领市场。
上周宽度调整给市场蒙上一层阴影。业内人士特别提醒股民,一定要分析自身风险偏好、持股期限、是否动用杠杆等情况,理性投资。广州万隆分析师认为,尽管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但空方力量仍需要时间释放,投资者应尽量观望,不宜贸然进场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