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属媒体聚焦福州供给侧改革 挖掘鲜活素材
福州新闻网3月31日讯(记者 邱陵)发力供给侧改革,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福州政企努力探索,生动实践,部门陆续出台新举措、企业迈开转型升级的步伐,福州故事日益精彩。30日,中央、省属、境外媒体及网络媒体等20多位记者聚焦福州供给侧改革,访部门、走企业、下车间、听心声,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挖掘鲜活素材,坚定发展信心。
“供给侧改革”,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今年是福州市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五大任务”,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努力释放新需求,强化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
30日的采访中,各媒体记者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创新举措和服务成效,以及福州市集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的可喜成果,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后,记者们先后实地探访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挖掘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鲜活素材,聚焦产业发展亮点,倾听企业呼声,了解政府帮扶举措。
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专注研发平板显示屏及触控组件材料,3月初国内首条抗菌玻璃生产线正式量产。公司董事长特助黄拓中说,开发新产品就是解决供给侧的途径之一,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不走不行,中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下,不主动迈向高端化产品,就会逐渐被行业所淘汰,因此耐心和信心是必须具备的。
以抗菌玻璃项目为例,科立视公司从2013年底开始立项研发,经两年多努力,在2015年1月正式申请抗菌玻璃专利,目前已接到医疗照护行业的第一笔订单。
“创新技术,打破垄断,填补市场空白,这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大公报海西新闻中心副主任何德花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福州不少企业选择差异化发展路线,积极展开自救,向传统行业注入科技含量高的创新技术,从而打通产业链的瓶颈,企业未来前景广阔。
新华社记者王成亦对此表示认同。“拿不出有差异化的产品,再大的市场也没有饭吃。”王成说,通过走访,一方面了解到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引导化解过剩产能,降低成本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福州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也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拥有了话语权,这就是“双赢”。
此外,福建上润自主研发智慧水务系统——自来水产销差控制系统、恒申集团积极挺进上游产业链成为长乐第二家百亿产值企业,企业发力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新成果、新效益,令记者们耳目一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家千万不能坐以待毙,依靠原来的发展动力已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填补产业链条的空白,培育新增长点。”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表示,挑战面前,要化“危”为“机”,这位年届五旬,却已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30多个年头的企业家掷地有声,“只有过剩企业,没有过剩产业,纺织业做出新产品,就不要怕被淘汰,永远是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