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草根“台客”们的明星范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厦门6月14日电 题:草根“台客”们的明星范
作者 林春茵
“我在台湾就是这样拜妈祖婆的。”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湄洲岛上,出生于1990年的台湾田中乾德宫香客陈玮呈转过身去,向中新社记者“秀出”他背包上的朝圣“标配”:香火袋、随香灯和系有铜铃的进香旗。
中新社记者见到陈玮呈时,正是他的这身装束,在和他一起进岛朝拜妈祖的上万名草根“台客”中,格外吸引眼球。
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海峡论坛延续了往届的草根性和民间性,台湾基层民众唱主角。有万名台胞参加的妈祖文化活动周,台湾七大夜市齐动员的两岸特色庙会,就因众多象陈玮呈般的“草根明星”乐于展示地道的台湾特色,而成为台式人文生活的大展台。
陈玮呈从小信仰妈祖,曾经两度参加台湾最盛大也最考验体力的“大甲妈”八天七夜绕境,自认“非常虔诚”。对于湄洲岛,首次登陆的他认为,“拜妈祖的一生中必须要来这里一次。”
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妈祖信俗,发祥于湄洲岛,传播到台湾后十分盛行,也衍生出独具“台味”的习俗来。在台湾,每次进香,陈玮呈就能请到一个妈祖婆香火袋,十余个黄灿灿的系在一起,特别抢眼。
而湄洲妈祖祖庙则每次为进香客赐一面进香旗,陈玮呈也将获赐进香旗一同插在背包上。他说,要带回去,“这样我也能告诉家人和朋友,大陆的习俗是怎样的。”
62岁的台中人黄敏村则展示了台湾义工积极入世的一面。中新社记者在湄洲岛的妈祖祭典上遇见他时,他正率60名台中大甲镇澜宫安保队队员,联手大陆方安保团队,在主祭台上维持秩序。
黄敏村身穿橙色安保制服,身形高大,在队伍中颇引人注目。“我其实是卖寝具的。”他笑着说,每年大甲妈祖绕境时,他都出动负责维持秩序,“指挥交通的手势不标准没关系啊,但一定是风雨无阻。”
“1987年,我就带了十几个人绕香港到湄洲进香。”黄敏村是最早冲破藩篱到大陆拜妈祖的一批人,时隔33年再登陆,他感慨道,“大陆实在是发展太快、变化太大了。”
“做义工是行善,不给妈祖婆做事时,我也会做别的义工。”黄敏村说,“我们台湾人都是这样。”
“这是台湾的童年,你来尝一尝。”在厦门的两岸特色庙会上,来自台湾高雄六合夜市的何建宏推销他的“咸冰棒”时,包装上了台湾的乡土记忆。
何建宏小时候,台湾卖雪糕的生意人都骑着三轮车,按着“吧噗吧噗”作响的小喇叭走街串户,“台湾夜市卖雪糕的,都还有人用‘吧噗’做招揽呢。”
借由前三届的海峡论坛利好,何建宏已经在厦门轮渡码头的人和路台湾小吃街开店三年了,成为最早落户厦门台湾夜市的台胞之一。迄今,他的摊点规模和品种也在不断扩大。
“台湾夜市,对台湾人来说就是生活本身。”何建宏说,“在厦门卖台湾夜市小吃,我这是把台湾的夜市文化和生活搬过来了。”
“大陆和之前的认识大不一样。”陈玮呈说,即便以后不是妈祖活动,“也一定会再来。”
“价值观的相互认可需要时间来潜移默化。”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榕三认为,海峡论坛连续举办的意义就在于,“为展现台湾世俗文化的在地特色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和渠道,体现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