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治理《社会时代》引热议 将于十·一重播

26.09.2014  09:37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曾鼐)大城市病顽疾何在?社会组织应如何发展?……近日,中国首部以“社会治理”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社会时代》开播,引发热议;该片将于十·一期间再次重播。

6集电视纪录片《社会时代》,总时长180分钟,分为6集,以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探讨了大城市病治理等话题,反映了社会发展轨迹和热点,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该片于9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卫视纪实频道首播,引发社会热议。十·一期间将再次播放,于10月2日至7日8时30分在北京卫视每天播出一集

社会时代》观众座谈会25日在京举行,诸多国内社会学专家、社区工作者等,针对该片中关注的社工组织等话题进行探讨。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他说,制作拍摄《社会时代》,是希望展示社会的变迁,讲老百姓的故事,共同探讨研究社会问题。

北京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高謞说,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服务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不断尝试用各种手段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这是《社会时代》的基本初衷和想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赵孟营说,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是非常有价值的”。赵孟营认为,过去常常是通过精英的记忆和描述或野史来记录历史,甚至带夸张、歌颂的手法太多了,而这部片子,是从生活的角度记录民族的历史,改变了对历史描述的一种方式。

朝阳区社工委书记张永新同样认为,片子叙事表达突出了一个“”字,“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我们身边人,身边的小事入手,让人觉得可亲”。他说,一个个生动的服务案例,展示了社会组织的工作成果,反映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发展的脉络,宣传了身边默默无闻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工的优秀引领者,唤醒了公众对社会建设的理解、认同、关注和支持。他建议,可以继续从社区日记,最美社工等等展示社工的感人成绩。

西城区委社会工委书记、社会办主任艾丽表示,片子的信息量很大,汇集了社会工作的诸多理论成果,如NGO、购买服务、协商民主、机会平等等,可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共识,“应该继续在社区,在楼宇、社区组织等进行循环播放。

特别增强我们的工作信心”,海淀区紫竹院街道车南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吕清说。已在社区工作了10多年的她说,此前同样一个工作干了很多年后,自己已进入了一个疲惫期,觉得没有什么创新了,但她称,看了这个片子后,“重新唤起了工作激情和热情,还有很多事要去做。

社工事务所的代表席小华说,片子给人的启示很深,例如揭示太阳村的问题,揭示盲人讲故事的问题很感动,“但是感动背后其实是缺乏服务体系的设计。”他建议,在关注社区社工层次的同时,应该更多关注专业的制度上的考虑,“让社会组织有更好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王小兰说,中关村集中了两万多家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一直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当中,如何构建新型的政社关系等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的空间。她认为,从政府来讲,对社会组织不信任,不放权,导致许多职能不能转移,从社会组织来讲,自身发展的不成熟,不稳定导致许多社会组织无法承接。

她建议,配套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制度环境;理清政社职能的边界,“政府应当有与社会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她说,社会组织也应该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建立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服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产品的格局。

社会时代》共分为6集,第一集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切入,关注城市化进程,探讨大城市病问题;第二集记录基层街道的社区生活,关注老百姓的“幸福圈”;第三、四集,聚焦社会组织、社工等发展;第五集镜头则对准了公益志愿者;第六集中,专家和管理者将从不同纬度就社会工作价值等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