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聚焦“两会”,民族宗教界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20.01.2020  05:21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随着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已圆满结束。今年的“两会”上,省政协民族宗教界委员围绕推动民族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民族界别:

丁云准(回族):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起着重要作用,建议有序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并加大文化方面的投入。

雷群芳(畲族):浙江省全力抓好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梯队建设,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乡贤回乡建设,充分挖掘和培养畲族山歌、畲族服饰等传统文化传承人才,进一步推动民族乡村振兴。

兰兰(畲族):在新时代,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在少数民族界别的代表作用。既要积极建言资政,又要广泛凝聚共识,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金利泰(朝鲜族):目前化妆品企业数量虽多但发展后劲不足,存在企业重市场营销轻人才研发,产业发展受土地要素制约等情况。建议政府加强行业研发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展“美丽经济”。

宗教界别

道慈法师(佛教):宗教中国化是势在必行的,中国化要根植于我们宗教界人士的头脑中。近年来,普陀山在佛教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宗教走出去的探索和实践中,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在意大利、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佛教寺院,在发展中国佛教文化的同时,通过宗教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怡藏法师(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学和道教相碰撞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佛教。浙江佛教界在继承佛教优良传统和适应时代发展过程中,通过精进学习、依法办教、文化兴寺、正信正行、培育僧才、扶危济困等方面不断践行着佛教中国化的理念。在继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建议:一是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多学习,夯实政治认同基础;二是在人才培养和佛教思想建设上,制定五年规划;三是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服务。

惟航法师(佛教):佛教中国化关键在于实践。普陀山佛协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一是以观音文化为媒介,加强海峡两岸交往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二是佛教不搞旅游,但要为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增收服务;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普陀山佛协每年有2500万元用于慈善;四是主动思考佛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相符合、相适应。

允观法师(佛教):佛教中国化在国清寺有五方面体现:一是坚持爱国、爱教、爱人相统一的主旨;二是经常组织僧众学习时事政治、宗教法律法规;三是农产与宗教活动并重,坚持去商业化;四是讲求宗教和谐,促进天台山佛道教的互融互鉴;五是做好海外交流,积极开展中日韩三国天台宗佛教友好交流。

光泉法师(佛教):一是加强讲经说法的法师队伍培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讲经释法当中;二是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三是在顶层设计上出台对寺院 “去商化”的管理制度;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宗教院校的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五是道风建设要从寺院当家人抓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智明法师(佛教):历史经验表明,佛教发展的基础建立在中国化的进程上。继续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我认为: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及普法宣传活动,树立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二是要把佛教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三是推动生态和谐寺院建设;四是发挥寺院的社会服务性功能,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参与公益慈善;五是丰富佛教传播方式,用好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传播佛教正言正信。

宏明法师 (佛教):宗教如果没有与社会相适应的态度,就没有生存的余地;没有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佛教中国化,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体现在必须与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前提是宗教界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信仰的质量,提升广大信徒的综合素质。佛教要从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协调、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救助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五个方面,努力扮好角色、起好作用、尽好责任,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良传统,落实人生佛教的关怀理念,促进佛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董中基道长(道教):开启浙江道教中国化方向,爱国爱教是根本,要把道教自身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规范道教宫观管理是主体,要打造全国道教研究的重要阵地;教职建设是保证,要加强道脉的传承,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要以传承为务,以道德为尊。主要落实五大举措:一是制定道教中国化五年规划纲要;二是因势利导在弘扬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三是持续有效开展玄门讲经活动;四是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让道教走向海外上下功夫;五是对道教的核心教义思想和康养之道进行挖掘,更好地服务社会。

施清纯道长(道教):省政协全体会议上第一次组织宗教界专题座谈会,体现了政协对宗教界的重视和关心。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党中央对宗教界的基本要求,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举措。中国化与化中国,是宗教传播发展的两种方式,只有中国化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道教中国化有优势和历史传统,要利用好天然的空间维度,把握好时间维度,适应时代进步发展需要。道教中国化重在实践,要把道教的一些传统知识如太极、道医、导引、古琴、书画等,按照现代社会要求进行改造提升,适应公众需要,使道教在服务社会中自我更新。

马玉婷(伊斯兰教):我们要把握伊斯兰教的初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到工作中,具体要做:一是积极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四进”清真寺活动;二是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伊斯兰教本土文化;三是抓好“新卧尔兹”解经工作,举办演讲、诵读比赛。今后一方面要加强“新卧尔兹”的学研用,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

马富强阿訇(伊斯兰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和谐的宗教关系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具体要做: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和谐宗教关系的基础;二是把中国化方向和宗教本地化作为构建和谐宗教关系的路径;三是把正本清源和依法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宗教关系的实践。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化道路,建立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凝聚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强大合力,促进民族宗教关系的和睦和顺,切实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凝聚正能量。

方法全神父(天主教):天主教必须与自身所处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福音的种子只有适应本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坚持宗教中国化,首先在政治上要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向、同行;其次在思想上要植入中华文化的基因,培养中华文化的品格;再次在礼仪特点、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上要符合中华民族的特点。天主教应积极发挥教义教规中爱主爱人的精神,更加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胡龙建神父(天主教):天主教中国化有其必然性。从圣经的核心教义、教规训导、教会发展历史和神学思想建设发展等方面来看,必须坚持中国化。如何带领信徒走中国化道路,需要找准切入点和契合点:一是把握教职人员的任命,确保中国化的根本;二是制度上要与国情、社情相适应,将省域治理现代化要求纳入宗教领域;三是宗教活动要与中国的传统习俗相适应;四是神学思想体系建设要融入中国化内涵,并结合有力抓手落实好。

金仰科神父(天主教):作为一名天主教的神职人员,谈谈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坚持“六个认同”:一是坚持政治上的认同;二是坚持对中国国情的认同;三是坚持对民主办教制度的认同;四是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五是坚持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六是坚持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

潘兴旺牧师(基督教):宗教要回归劝人为善、修身养性、关爱人群、服务社会的本质属性,有自由性但不能自由化,有特殊性但不能特殊化,有群众性但不能群众化,有国际性但不能国际化,有民族性但不能民族化。坚持宗教中国化,政府与宗教间要建立积极健康关系,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建议:一是每季度召开一次省级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联席会议;二是建立五大宗教中国化研究基地和有关刊物;三是成立宗教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四是成立宗教健康养生基地,发挥宗教资源作用。

单渭祥牧师(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中国化已经在路上,体现在:一是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二是浙江基督教坚持“三自”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改变了人们对基督教是“洋教”的观感;三是浙江教会的“联合礼拜”“后宗派”特色向基督教世界做了“合而为一”的“中国见证”;四是基督教“两会”体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会自我管理的成功实践;五是浙江教会的礼拜和信仰活动与当地文化传统、社会生活之间越来越融洽;六是基督教礼仪、艺术和活动形式日渐采用中国式表达。但基督教中国化从神学思想等更深层面的中国化而言,我们尚有相当的路要走,仍任重道远。

朱礼斌牧师(基督教):基督教的发展史表明,正是因为基督教能够与各国的文化相适应,所以才有了现在教会的发展。我认为新时代的基督教,要从神学思想、释经讲道、遵纪守法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圣经的教导,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做到政治认同、社会适应、文化融合,才能使教会长足发展。

来源:浙江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