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百余人扎根滨海新城 边筹备边搞科研
员工们潜心搞研发。(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供图)
福州新闻网11月2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郭立锋)近几个月,晋安区秀峰路的内涝、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正逐步破解:设置电子水尺,一出现积水就对上游水库水位进行调整;利用大数据分析人流、车流,形成“流向热力图”,为市民出行、交通信号灯优化设置提供参考;利用APP,提供停车位、实时空气质量等查询……
作为“智慧晋安”项目示范街区,秀峰路所利用的NB-IoT窄带物联网相关技术,与正在筹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息息相关。
入驻福州滨海新城以来,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筹备办科研人员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勇于创新,集体攻关,半年就交付系列研发成果,在数字经济、数字生态、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助力“数字福建”建设。
扎根新城 奋力拓荒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5号研发楼3层,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筹备办办公区里,一个个项目组划分清晰,一个个面孔朝气蓬勃。
“我们从5月起从各分公司选拔人才,目前已到位115人,不久的将来可达千人规模。”22日上午,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筹备办负责人姚小波告诉记者,在滨海新城建设总指挥部、长乐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们的办公场所已从入驻最初的一间扩大到整整一层。
“刚来的几个月,出行不便,吃饭都难,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姚小波告诉记者,员工一来到这里就迅速投入工作,他们艰苦奋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对于东南研究院的未来,员工们充满了信心。去年才大学毕业的胡晓帆是从厦门抽调过来的,如今在大视频项目组从事软件测试。“研究院的筹办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专长的平台,大家都很有干劲儿。”胡晓帆说。
“在福建信息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将研究院设在福州滨海新城,有利于我们实现产业链资源整合和体制创新,通过建立专业队伍、积极参与政府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实现跨越式发展。”姚小波说。
筹建半年 硕果累累
今年5月,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抽调博士后姚小波等20名骨干入驻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成立东南研究院筹备办。筹备办目前下设4个项目研发团队,分别为下一代网络、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和大视频研发团队。
“作为拓荒者,我们一边推进筹备工作,一边搞科研攻关。”姚小波告诉记者,筹备办成立之初,研究院即定位从事前瞻性技术与应用跟踪研究、市场发展策略研究,开展对外合作项目研发,并逐步成长为自主技术研究、新业务产品开发、测试验证和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的综合性基地。
入驻至今,团队已成功研发推出智慧河长、智慧街区、智慧武夷、视频监控、移动政务、厦门会晤大数据跨界分析、120定位系统、智能专线、信令大数据系统等系列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0定位系统的研发。”筹备办下一代网络研发团队负责人柯晓锋依然记得,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举行前,厦门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紧急联系厦门联通,希望尽快为其开通一套能够解决因患者无法清晰表达位置信息而无法实施救助问题的系统。
“按照经验开发这样一套系统最快也需要三周,而此时离会晤举行只剩一个星期。”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项团队,经过一周的通宵达旦成功开发出120定位系统并交付试用。
立足福建 辐射全国
姚小波介绍,近期研究院将重点从事物联网、大视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打造大视频、物联网、大数据三大运营平台,同时积极打造开放性、专家级人才池资源体系,快速提升核心人才竞争力。
他告诉记者,中国联通一直以来在福建省基础网络建设、政企合作、信息兴业、信息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在网络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资源和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突出优势,比如智慧河长、智慧街区等项目,就和研究院提供的技术息息相关。
在省水利厅日前主办的“福建省河长制综合信息演示平台”招标项目中,福建联通成功中标全国首个省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项目。而今后,研究院还将打造各类交通大数据、旅游大数据、警务大数据、数字公民大数据等平台产品,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为智慧城市助力。
此外,东南研究院还将抓住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试点项目落户福州、厦门契机,参与医疗大数据的顶层规划设计、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下一步,研究院将立足福建、辐射全国,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国联通行业信息化研究和创新业务的技术支撑基地、互联网产品研发基地、创新孵化和ICT人才培养基地。”姚小波说。
“我们将以东南研究院的筹建为契机,充分发挥研究院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多重优势,积极参与综治网格、智慧环保、智慧水利、智慧国土、河长制信息管理等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助推福建信息化发展的‘大连接、大数据、大平台’。”福建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联通将充分利用福建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强化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培养新型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助力“数字福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