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物联网“牵”进蔬菜大棚 让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28.11.2014  14:2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唐代诗人李绅描写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的诗句。这样的场景在建瓯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早已不复存在,其采用的“一条龙”耕种模式,让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从去年8月开始,公司从小松镇定高、湖头等村流转土地1100亩,一期投资4300多万元,新建600亩高标准现代化的钢构大棚,30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3个容量800吨蔬菜速冻冷藏库,同时建成了集生产管理、专家咨询、远程诊断、产品追溯、产品推介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25日,翠松公司董事长俞峰玉介绍说。

置身翠松公司温控连栋大棚,一股强烈的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温度智能化控制,苗床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移动……这里的农作物采用的是立式栽培,既可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至5倍、单位面积产量2至3倍。此外,这家公司还从以色列引进“水肥一体化”设备用于灌溉。这种设备可根据作物各阶段的生长需要,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既能节水节肥,又能大幅提高作物产量。

物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是翠松公司发展设施精品农业的亮点。“公司在水肥一体化总控室安装了一体化计算机和自动缓冲洗机,然后利用物联网技术用来控制灌溉和过滤水,调节温水、冷水使用。”管理员连华亮说,总控室不仅和办公室联网控制,还与省农科院联网,既可让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们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诊断农作物病虫害,也可为客户实时提供所定制的大棚蔬菜种植、施肥、除害等现场画面。此外,从这里出去的蔬菜都会贴上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从而了解到这个作物的生长地块、农事、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信息。

目前,公司还投资2000万元,建设无花果、蓝莓科研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等,辐射带动园区土地流转5000多亩,把基地建成集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现代设施相串联,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俞峰玉底气很足。 (魏剑生)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