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近日,笔者所在的区纪委对全区近三年的作风建设情况开展调查。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您对我区党员干部中哪些作风问题最不满意”的调查结果中,高居首位的不是公款吃喝、滥发福利、公车私用等较为突出的“四风”问题,而是“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联系群众少”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挺纪在前、狠抓严管,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挥霍浪费、公款吃喝等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也大有改观。但不容忽视的是,脱离群众这一深层次的顽疾在许多地方仍然较为普遍,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只是嘴上喊喊的“空口号”、纸上写写的“高调子”,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究其原因,是由于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是软要求,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做与不做似乎无关紧要,于是便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把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意见抛之脑后。有的党员干部以前对公款、公物私拿贪占惯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用车不方便了,吃饭严管了,土特产没法收了。没了额外的利益,便少了下基层的动力。还有的党员干部有畏难心理,怕接触群众,怕直面难题,甘当“太平官”混混日子。当前,各地着力整治的“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等庸政、懒政行为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需求。
正所谓“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党员干部如果长期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以群众所盼为工作方向,就会引发各种问题,失去群众支持,最终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四风”问题就难以根治。每一名党员干部理应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守党的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去除思想深处的“官气”。同时,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群众工作能力,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实践中,要减少“电话、书面汇报”等联系基层的方式,多到基层一线,面对面与群众交谈,同群众交朋友,带着一颗“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党员干部下基层带来的“亲民、实干、清新”的作风之变。(余足云)
(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