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放下去 人才干劲提上来

05.06.2016  19:51

    捧着新发的工程师红本子,在深圳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严美文喜不自胜。

  “过去觉得,评职称是公家单位才有的待遇,我们根本不敢想。”入行11年,她一直兢兢业业,但除了老客户的口碑,“社会上始终没有对我们的肯定。现在终于改变了。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有条件的行业组织

  严美文的职称证书,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评定机构是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自2013年开始,深圳市启动社会化职称评审改革,将原来归属政府的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

  “下放职称评审权,就是要让人才评价‘话语权’回归市场。这是深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一步。同时,能够优化人才基础,对推动深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人社局局长王卫说。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33家行业组织承接了57个评委会、114个专业的评审组织工作。

  “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有评职称的资格,还听说得考外语、计算机。难,还麻烦,自然不愿意去。”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小李说。经过装饰协会的公开宣讲,他对申报的条件和流程都一清二楚,“现在网上就能填表、传资料、查进度。协会的人还会主动提醒考试时间,很贴心。”2015年,中建南方有20多人报名参加了职称评审。

  深圳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科长苏亨数说,改革后评审标准由各行业组织在一定的框架内自主制定。“建筑设计行业重视专业技术水平,就可以调高学历背景的分数占比;工艺美术行业需要以实操来评判,则可以增加额外的实操项目。

  数据显示,2012年体制外职称申报量约占总量的55%,而到2015年,占比上升到了65%。“改革就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便捷、科学的职称评定,能够培养更高级的人才队伍,促进整个行业进步。

  职称类别与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从最初的1家评审机构、1套固定标准,到33家行业机构、上百套不同的细化标准。这样,岂非证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滥?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改革至今,体制外职称评选平均通过率不到60%。“一方面行业要维护权威及声誉,另一方面企业出于控制人力成本的实际考虑,都会对评审人数进行严格控制。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发证和少发证,并不是评价职称制度的标准。而要看发证能不能切实推进行业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不少行业出现了方向完全不同的细分领域。以绿色建筑行业为例,过去他们与普通建筑行业用同一套评审标准、同一个“建筑工程师”职称。“但实际上,他们与普通建筑行业完全不同。”从设计理念开始,绿色建筑就注重建筑的生命力、节能减排,需要独特的评审标准。

  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新行业、新专业不断产生。2010年成立的深圳光启,是一家研究超材料技术的企业,当中大量的科研人员对职称有迫切需求。但由于超材料属于新兴领域,深圳并没有与之相关的职称评定机构,只能与机电、材料工程师合并认定。2015年,深圳新增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作为职称评审的承接单位,负责超材料专业的职称评定。“超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有了专业化的职称通道,行业也进一步走上正轨。

  苏亨数表示,增加、减少职称类别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的要统一起来,有的要细分下去。”他表示,国家大目录中有29个职称系列,而各省可以根据需要制定自己的小目录。“如今,建筑建模、节能减排等多个新行业需求强烈,理应纳入目录当中。

  深圳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陆晔认为,要进一步推进改革,需要国家变革相应的证书制度,在涉及人身安全、公共安全领域内的职称,如电工、焊工、电梯工等,应当按照严格标准,由国家颁发证书。但像美发师、咖啡师等职称,由于不涉及重大安全责任,同时又有成熟行业评价体系,可以交由行业自主评级。“职称评定作为一项正向激励,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才自主学习、进步,从而推动企业和行业不断创新、不断向前。”陆晔说。

  “放得下,还得接得住、接得稳

  陆晔介绍,在职称评审权转移的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三个不变”:评审标准不变、流程不变、发证机关不变。

  “不同的行业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评审标准中,我们不用一张统一的表。”苏亨数介绍说,深圳人社局会对评审标准的指标发布大体的框架内容,而行业组织拥有改变分数比例,新增、减少细分项目等权力。但对标准作出变更时,必须组织行业专家评审通过,再报送人社局。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权力要放得下去,还要让行业组织接得住、接得稳。”  为确保行业协会的评审操作合法合规,人社局组织系列培训,并印发手册等宣传资料,加强指导。

  “行业组织发展水平不同,承接能力也有高低。”深圳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孙从争介绍,那些市场化程度高、治理结构好、制度完善的组织能够较好承担评审任务,还能积极探索行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机制;一些较小的机构则不然。

  改革推行这几年来,人社局对承接机构作出了一定的动态调整。如深圳纺织工程协会曾进入试点,但由于第一年只有1人申请,市场需求过小,人社局便暂停其工作,该行业的评审申请由其他纺织类行业协会代办。“我们希望以后培养更多能力强、意识好、服务规范的行业组织,来承担更多的政府职能转移。”苏亨数说。

  此外,深圳人社局对承接机构也有严格的监管和考评。其中,每当机构被投诉一次,就会扣除25分,在投诉4次之后,100分原始分被扣完,机构就会被“摘帽”,取消评审资格。同时,还设置电话接通率等多项考核标准。

  改革以来,深圳职称评审申报逐年增长。

  除了普通行业人才,深圳还开展了技术人才等级评定试点。该项试点运用企业自评与行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技术人才的岗位技能、工作表现等纳入考核范围,并采取“考培分离”的方式,保障评审的公平公正。孙从争认为,职称评定和深圳积分入户挂钩,能够帮助打工者融入社会。“将职称评定权力交到企业手里,能够让职称等级体系与实际岗位相结合,让人才的荣誉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统一,对人才的激励作用更明显。

  今年3月底,深圳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根据该文件,深圳行业组织、企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评人”和“选人”上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久后,深圳有望出台承接智能评审职能的监管办法。“届时,我们将在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更多的职称自主评价试点。”陆晔说。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