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13.08.2014  18:03

  “北教学区5幢教学楼、6幢学生公寓、1幢体育教学馆等14栋楼,今年8月就可以完工了。”7月18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江勇指着规划设计图说。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永安市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小康、抓素质、抓效益、抓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坚持学历教育和职工培训两手抓,持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增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

  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4月16日上午,一场关于区域性职教中心策划会在永安召开。永安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明确时间表、落实任务书,努力建设永安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多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让人人共享“成才红利”。

  定位明确,培养一线高级蓝领

  作为永安职业教育的龙头老大,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培养一线高级蓝领作为己任。

  “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这是我们学院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办学理念。”江勇介绍,“学院设置的水利、电力、建筑、机电、电子信息等5大专业群35个专业,属于百分百工科类,基本涵盖了这些行业所需岗位,而每个专业群都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需要的紧缺人才。现在,学院已有7个国家、省级示范专业,是福建省第二个通过验收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今年6月,永安职专的罗庆钦、吴建军、刘小华在参加国家中职组电子商务技能比赛中喜获团体三等奖。“我们学生要出彩、出成绩,靠的就是参加技能大赛,这种全国性的大赛含金量很高。”永安职专办公室主任朱里丰说。

  一直以来,厚德、自强、修技、乐业是永安职专恪守的办学理念。2013年,永安职专全面推进科段管理改革,学校按专业类别,由原有专业科和年段混合管理制改革为专业科管理制的模式,设置了旅游与商贸科、汽检与机械科、学前教育科、电子信息科、高职科等5个专业科,学生可择课走班,科长可择班主任,专任教师可科段流动。“实施内部科段管理体制改革,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了学校的人力资源。”永安职专校长助理黄瑾说。

  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办学思路,2007年,永安市开始探索如何优化整合,在永安市建立一所高层次、多功能、上规模的高级技工学校。经过6年多的探索与研究,2013年10月31日,一所整合了“三明市第三技工学校”和“永安市技工学校”资源的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正式成立。

  “学校立足三明、永安产业特色,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突出交通、汽车、机械等专业的办学特点,对毕业生全部实行‘双证书’制度。”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副校长章鹏飞说,“我们以培养中、高级技工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就业率达99%。

  资源共享,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发展区域性职业教育,就是在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之间建立起一个平台,资源共享,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实现资源共享,还需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政合作模式。近年来,永安职专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大力推行“车间进校园”实训模式,与中国重汽、永安金声机械、永安松宝电子有限公司等深化合作。

  此外,永安松宝电子有限公司与该校各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通过引厂进校,创造了“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的“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节约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人才储备。

  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福建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永安职专、尤溪职专、沙县农校、三明林校、宁化工贸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2013年,该校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办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突破。

  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也长期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学院合作办学,还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ABB开关电器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合作,设立了23个校外学生实习基地。

  同时,该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对外培训、鉴定工作,每年开展营运从业资格培训、机动车教练员培训、企业紧缺工种培训、现役军人职业技术教育与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培训、创业人员培训、社区矫正人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特种行业人员培训达1万多人,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技能型人才。

   全面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前就与企业联合实施了“订单式培养”,这部分学生一入校就进入了企业“冠名班”,专业课均由从企业聘请的老师来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对就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员工制度耳熟能详,真正实现了“毕业即就业”零距离对接。

  今年在中国重汽公司实习的60多名永安职专毕业生中有18名被该企业聘用。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他们得到了用工企业的一致好评。

  “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所在岗位发挥自己所学的技能,这种就业的质量最好。”江勇认为,高职、中职生认同自己的“蓝领”身份,愿意在一线工作,他们才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踏实肯干的基层工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都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稳定的市场需求、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让人对职业教育的形势充满了乐观的期待。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不少职业院校负责人心中的隐忧——高就业率却面临招生困难的尴尬局面。“关键是观念的转变。”黄瑾表示,政府重视还需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永安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的依托校,福建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永安职专每年都为永安区域输送了许多技术技能人才。

  如今,占地面积1062亩,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的福建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占地167.61亩,建筑面积82378平方米的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址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它们将以新的姿态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