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兵张春光:三代从军为家国-图

21.08.2015  15:56
耄耋老兵张春光:三代从军为家国-图 - 福建之窗
来源: www.ptxw.com

戴上勋章,行个军礼,张春光老人为“光荣之家”感到自豪。

张春光和儿子张和文一起翻阅《国家记忆》书籍,重拾尘封70年的抗战记忆。

身为海警的张志鹏正在进行枪械拆装训练。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对于88岁高龄的张春光来说,四代同堂,祖孙三代都是当兵的人,让他这位抗战老兵心里是满满的自豪和欣慰。这天,我来到这个令人骄傲的“光荣之家”,探访抗战老兵的不平凡经历。

  提起抗战往事,张春光老人感慨地对我说,几十年前的他,在兵荒马乱的战场,提心吊胆,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也会有如今这般儿孙绕膝的生活。时光荏苒,曾经的岁月却已深深沉淀在他的心中。

  1944年,年仅17岁的张春光替兄参军,编入国军37军140师420团3营机枪连。张春光共有5个兄弟,当时,他大哥刚刚新婚不久,却被征募入伍。由于3个弟弟都太年幼,身为老二的张春光毅然选择代替兄长入伍,参加抗战。那时的他,想的不是功成名就、抛头颅洒热血,而唯一的念头就是留下哥哥这个支柱,维系整个家庭。单纯的他,有的只是一颗爱着家人的心。

  “上了战场,那只能一切看天命,顺其自然了。”张春光老人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湖南长沙、尚宁等地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衡阳保卫战,还到过江西南昌,常年四处辗转。那两年,他是“一叶没有根的浮萍”,每每梦醒时分,就已经又在另一处战场了;前一分钟还在身边奋战的战友,下一分钟可能就阴阳两隔。他在不长眼的枪林弹雨中奔行,只为了能够活着。记忆最为犹新的是,在尚宁县的一次战斗中,敌人的子弹惊险地穿过棉裤擦过他的左大腿。那感觉,他至今仍忘不了;那一刻,他切身感受到死神离自己那么近。

  抗战结束后,张春光不愿参加内战。1948年,他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上海,得到当地兴化会馆同乡的资助,得以暂时安顿。之后,碰上一名同是莆田的老板要回乡办事,他们一同坐船到现今的涵江三江口,回到家乡。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呼吸着属于南方小镇特有的湿润空气,张春光说,他有种想尽情呼喊的冲动。经过抗战生涯的洗礼,他已不再是当初的毛头小子,而是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在张春光军人作风的影响下,他的二儿子张和文于1976年入伍参军。张和文差点同父亲一样上战场。他说,当时,他们已经接到部队通知,在漳州长泰火车站待命,要去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集合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一块木板和一本笔记本。”他告诉我,木板用来写家庭住址,笔记本用来写书信遗言,如果牺牲了,那些便是他们的遗物。后遇停战,便也没有去成。张和文的大儿子张志鹏也应征参军,如今仍在部队服役。

  耄耋之年的张春光,除了耳朵有点背、眼睛有点模糊外,身体仍旧硬朗。他日常生活颇有规律,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在院子中做健身操,不论秋冬寒暑,几十年如一日,日日坚持,直到身体出汗才停止。

  看我感兴趣,他便教了我几个常做的动作。我跟在他的身旁,随他下腰、压腿,双手交合贴于地面。这些动作他做得轻松自如,可我在一旁试了几次,双手始终碰不到地面。连贯有序地做完一套动作,张春光只是脸色微醺,额头上出了一层细汗,而我已经双腿发颤,全身出汗。见状,他爽朗大笑,说我这个年轻人还不如他老人家。

  走进张春光的卧室,屋内陈设简单干净。在屋内的桌子上,我看到了几本关于抗战历史的书籍,摆在最上头的是《国家记忆》。在书籍一旁,一个小小的红色盒子,放着的是一枚关爱抗日老兵的勋章。拿起盒中的勋章,张春光说,这枚勋章是对他曾经抗战经历的一个肯定。作为一名军人,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和自己一样爱家爱国。对于子孙选择和自己一样的路,他除了高兴就是欣慰。